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焦点人物
3  4  
PDF 版
· 性格总统 起伏一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4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叶利钦·政治路
性格总统 起伏一生
本版撰稿:王丰丰(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叶利钦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四个字来形容。从儿时险些让他丧命的三次历险,到从政期间两次出人意料的辞职,再到辞去总统前选定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普京作为接班人,在叶利钦身上发生的一切似乎总让人捉摸不透。而这样的人生或许也正是由他的独特性格所决定的。

  经历三番遇险

  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于南乌拉尔山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一户贫困农民家庭,是家中老大。他童年时期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终经历不平凡的人生。

  叶利钦第一次遇险是出生后不久。在当地一处东正教堂受洗礼时,一名牧师在醉酒状态下为他施洗,将他浸入水中,却忘记让他脱身,几乎将他溺死。

  叶利钦的童年生活十分艰难。作为家中孩子的老大,他从很小年纪就开始为家事操劳。搬离村庄、定居别列兹尼基之后,政府分给叶利钦一家一间小屋。叶利钦在自传中说,全家在小屋中住了10年。

  “冬天最难忍受,”他在书中写道,“寒冷让人无处可逃。我们没有温暖的衣物,只好挤在母羊身边取暖。它的奶养活了我们这些孩子。”

  第二次遇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还是孩子的叶利钦与朋友找到几枚手榴弹,觉得好玩,想把手榴弹拆开,却引发爆炸。叶利钦左手拇指和食指被炸掉,所幸他没有受到其他伤害。

  上学期间,叶利钦喜爱运动,身体相当好。但是,高中最后一年,他患上斑疹伤寒,几乎送命。

  高中毕业,叶利钦考入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后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毕业文凭显示,他主修的专业是“电视塔”。

  毕业后,叶利钦回到家乡附近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与父亲在同一个建筑部门工作。此后30年,他一直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第一份工作原本是在建筑工地当工头,但叶利钦一口拒绝。他说,要在建筑工地上把各工种全做一遍,这样他才不会乱指挥。

  叶利钦毕业次年与奈娜结婚。1961年,他满30岁时加入苏联共产党。他先后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筑部门和南方城市建筑托拉斯建筑管理局任职,1975年开始负责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工业建设。叶利钦1976年出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

  在州委第一书记岗位上,叶利钦停留将近10年。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把叶利钦调到中央,担任建筑部长;3个月后,又任命他为苏共中央书记;再过不到5个月,他转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成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后,叶利钦显现亲民风格。他时不时与普通市民一同乘坐地铁,或事先不打招呼突然造访副食商店。当时,苏联国内物资供应不丰富,商店货架空荡荡,让叶利钦不好受。他努力让商店货架充实起来,尤其是让市民能买到新鲜蔬菜。

  不过,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之间很快出现政见分歧,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先后两次辞职

  在莫斯科,叶利钦先后两次辞职,且两次都出人意料。

  1987年10月,苏共中央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戈尔巴乔夫发表演讲之后,会议主持者问与会人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叶利钦站起来,讲了10分钟,引起轩然大波。

  叶利钦在1987年10月21日会议上即兴讲话的内容没有公开发表。媒体事后报道说,他在讲话过程中公开批评改革步伐缓慢,讲话结束后又宣布辞去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

  按照媒体的说法,会议前,叶利钦向戈尔巴乔夫提出辞职,遭驳回。戈尔巴乔夫要他在十月革命70周年纪念日以后再提此事。叶利钦却出人意料地不听戈尔巴乔夫的劝告,在苏共中央会议上公开撂挑子。

  同年秋天,叶利钦被解除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次年2月和5月,他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职务也被解除。

  戈尔巴乔夫没有把叶利钦“发配”回家乡,而是让他在莫斯科担任与建筑事务相关的职务。叶利钦得以在1989年3月首次苏联人民代表选举中当选代表莫斯科地区的人民代表,得票率大约为90%。

  叶利钦同年5月又在苏联召开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进入最高苏维埃民族院,成为最高苏维埃代表。

  此后,叶利钦变得势不可挡。1990年5月,叶利钦成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同年7月苏共第28次代表大会上,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一系列主张,要求改造苏联社会,未获大会通过。于是,7月12日大会结束时,他宣布退出苏共。

  1991年,苏联经历剧变。叶利钦6月12日得票57.3%,当选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7月10日正式任职,在施政演说中宣称“激烈改革是总统方针的实质”。同年“8·19”事件中,叶利钦以俄罗斯联邦总统身份全力抵制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呼吁和平解决国内政治纷争。同年12月,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原苏联的继承国登上国际舞台。

  20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遭遇一系列困难,叶利钦多次改组内阁未见起色。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在只差几个小时就将成为“跨世纪总统”时突然宣布辞职。

  主动提前卸任

  苏联解体后,为摆脱经济上面临的空前危机,叶利钦1991年11月启用年仅35岁的经济学家叶戈尔·盖达尔出任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负责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

  盖达尔竭力推动,加之西方国家支持,俄罗斯政府引入“休克疗法”:放开价格、实行私有化、使卢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但是,这一系列激进的“休克疗法”措施未见成效。叶利钦当政的8年半时间内,俄罗斯人均国民产值下降大约75%,数以百万计民众陷入贫困,一些人连续几个月领不到工资和养老金。

  经济状况到1998年夏季仍在恶化,俄罗斯深陷衰退。1998年至1999年,叶利钦先后4次解职内阁全体成员,尽管每次都化解了一时的政治危机,但却无法结束经济衰退。

  1998年3月23日,叶利钦解除切尔诺梅尔金任职5年多的总理职务,提名时年35岁的燃料、能源部部长谢尔盖·基里延科担任总理。俄罗斯国家杜马经过3次投票表决,才通过对基里延科的总理任命,化解了俄罗斯政府第一次危机。

  同年8月23日,叶利钦突然宣布解除基里延科的总理职务,解散内阁,重新启用切尔诺梅尔金为代总理。同一天,他向国家杜马提名切尔诺梅尔金担任总理。

  切尔诺梅尔金的总理提名两次遭国家杜马否决。叶利钦9月10日改提外交部长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担任总理。9月11日,国家杜马在第三次表决中以317票赞成、63票反对的绝对多数批准普里马科夫担任总理,使俄罗斯渡过了第二次政府危机。

  然而,好景不长。1999年5月12日,俄罗斯政府第三次危机爆发。叶利钦发表声明,解除普里马科夫的总理职务,解散内阁,任命第一副总理兼内务部长、时年47岁的谢尔盖·斯捷帕申为代总理,并提交国家杜马审议。5月19日,国家杜马以297票赞成、55票反对、14票弃权的结果批准斯捷帕申出任总理,俄罗斯政局得以再度缓解。

  同年8月9日,叶利钦再次解散内阁,解除斯捷帕申的总理职务。

  他随后把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兼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弗拉基米尔·普京任命为政府第一副总理兼代总理。普京由此走上了叶利钦接班人之路。

  1999年底,相距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还有6个月,叶利钦主动提前卸任,任命普京为代总统。普京分别在2000年3月26日和2004年3月14日两次赢得总统选举,连任至今。

  2004年3月,普京接受一家法国杂志专访时说:“对我而言,当年叶利钦为何挑选我做他的接班人,至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

  对此,叶利钦的解释是:“俄罗斯应该随着新一代政治家,随着聪明、强有力、精力充沛的一代新人,一起跨入新的世纪。”

  告别俄罗斯政坛之时,叶利钦向俄罗斯公众表达歉意:“我要请求大家原谅,未能实现一些人抱有的希望,包括……一蹴而就……跨入一个光明、富裕和文明的未来。”

  叶利钦曾经表示希望“亲眼看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但最后,他却请求人民“原谅”。他说:“我苦思该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国人能生活得舒适,哪怕只有少许改善。在总统任期内,我没有比这更重要的施政目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2 性格总统 起伏一生 本版撰稿:王丰丰(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2007-4-30 钱江晚报c00022007-04-3000017;钱江晚报c00022007-04-3000018;48257178002CE173482572CB00422AE8;钱江晚报c00022007-04-30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