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8版:人文
3  4  
PDF 版
· 原生态昨天飙出风情万种
歌声从山野来,还将回到山野去
· 文化——来自乡土,播种于乡土
· 嘉善田歌《阿拉村里能介好》两段RAP歌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浙江日报发起的农民“种文化”百村赛的影响下,乡土文化建设成为风尚
原生态昨天飙出风情万种
歌声从山野来,还将回到山野去

  本报讯 在浙江日报发起的农民“种文化”百村赛的影响下,乡土文化建设在浙江各地成为风尚。昨天的“种文化·寻找最浙江的声音”为杭城带来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是在杭州从未出现过的一幕:丽水、衢州、温州、宁波、舟山、嘉兴等地十多个村庄的质朴的农民,昨天穿着日常劳作时的粗布衣裳,站在了省城的舞台上,亮出大嗓门,唱出了被城市人文绉绉地称为“原生态”的民歌,这西子湖畔俊秀的黄龙吐翠之地,顿时幻化成为薄雾缭绕的景宁山区、波涛汹涌的东海、以及阳光明媚的嘉善水乡。

  昨天上午,在细雨蒙蒙中,由本报、省音协主办的浙江省“种文化·寻找最浙江的声音”首场原生态歌唱比赛,在黄龙洞民俗园的大戏台上演。从这些原始、质朴的旋律中,我们要选出最代表浙江原生态文化的声音,去参加央视青歌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承载着浙江人生命记忆的文化形式,种到各自地区的村庄里,使其扎根、发芽,强壮到全球化的旋风也无法将其抹去。

  “阿拉村里能介好……”朴实得如同身上的灰衣一样的杨琳珍,双手直直地紧握着话筒,用嘉善方言唱着村歌,传统的田歌曲调与歌唱和谐新农村的歌词融于一体。杨琳珍来自第一批参加“种文化”百村赛的嘉善县西塘镇荷池村,这次比赛,她们再度亮出了田歌这“浙北一宝”。

  一身白色的渔民服装,舟山嵊泗菜圃社区五村的洪国壮、洪国强两兄弟扯着嗓子吼了起来。不愧是能够穿越大海的东海渔歌,的确声势逼人。他们还一边唱一边演,在舞台上演绎了渔民们出海张帆、摇撸、探水深、捕鱼的生产片段。两兄弟的《拔篷号子》获得了全场最高分。

  凤冠、短褂、黑布衣,转眼舞台就换成了一派畲族风情。景宁县鹤溪镇东弄村的蓝仙兰、蓝荣昌,将上山砍柴,一对夫妻一唱一和,用假声的畲族旋律婉转多变,让人很受用,台下有几位观众眯起了眼,侧耳倾听。

  在浙江教育学院读书的畲族姑娘雷柳红,肩负着全村的期待来比赛。当天早上她还专门借来了民族服装,终于赶上了比赛的末班车。小姑娘下台后,涨红了脸,连声说“太好了,今天真开心”。而提供比赛奖品的珠江三毛琴行总经理蒋淳荣,听说是要“种”原生态文化,痛快地为每位入围歌手提供了一套价值七八百元的精品笛子。

  传统文化的魔力,让观众们投入了一次。

  “快来看啊!这里在唱渔歌了!”20多名来自上海的游客闻声而来,三两成群地驻足于舞台前聆听,甚至有人坐到前排座椅上听,似乎把游览的事抛到脑后。听完两三首歌,他们才在导游的“请快一点,我们还要赶时间”的催促声中,依依不舍地离去。

  现场有一对双休日出游的情侣。小伙子自告奋勇地上台来畲族山歌“模仿秀”,但是唱难度很大的假声时,他的演唱让台下笑倒一片。女朋友急了,不住地在舞台下“示范”。

  当蓝仙兰、蓝荣昌唱完刚下台,就被一位热情的老师拉到大树下,原来是三位日本客人想要与他们合影。来杭参与教育交流的这几名日本客人马上要去赶中午的飞机了,却非常认真地听完了4首歌。东京和光小学校长行田念彦对记者说:“两位歌手的嗓音空灵,很美。在日本,保护传统民歌的人很多,但是完全原生态的比赛却很少,主办方此举令人钦佩。”

  比赛的激烈程度超出了预计,原本获得入围奖的名额是四个,因为实力太接近,所以定为五个。他们是:舟山嵊泗县菜圃社区五村的洪国强、洪国壮,景宁县鹤溪镇东弄村的蓝仙兰、蓝荣昌,温州龙湾永兴街道永民村的方德强,宁海城关镇北山村的帅君,以及嘉善县西塘镇荷池村的杨琳珍。

  五月份,随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农民“种文化”百村赛活动的深入,我们将走进更多的浙江农村,发现更多的原生态火种,来点亮第二场原生态歌曲大赛。

  本报记者 屠晨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B0008 原生态昨天飙出风情万种
歌声从山野来,还将回到山野去
2007-4-30 钱江晚报b00082007-04-3000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