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9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听,歌声在说 说乡土的文明!
· 原生态迷倒老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种文化·寻找最浙江的声音
听,歌声在说 说乡土的文明!
  本报记者 张 瑜 韩晓军/文

  本报记者 杨晓轩/摄

  

  本报讯 昨天,来自我省各地的原生态歌手一一登台亮相,参加由本报、省音协主办的“种文化·寻找最浙江的声音”,向浙江音乐界人士和杭州观众展现原生态歌曲的魅力。

  “种文化”种得年轻人都想学田歌

  一身蓝印花布,透出浓浓的江南水乡风情,用眼线笔在眼睛上稍稍勾勒几笔,嘴唇抹上鲜红的唇膏,整张脸顿时生动起来了。杨玲珍是嘉善县西塘镇荷池村的村民。今年已经61岁的杨玲珍很熟练地为自己化着妆,自从她们村参加了由浙江日报社主办的“种文化”百村赛活动以来,这样的场面她已经经历过好多回了。

  嘉善田歌出名,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村里几个会唱田歌的人中,杨玲珍算是年纪轻的。不过,“种文化”活动发起后,村里专门组织了“田歌队”培养接班人,又组织创作新田歌,在保留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更富有时代气息的歌词。这样一来,年轻人对田歌的兴趣大大增加了。

  我的音比蒋大为还高

  来自温州龙湾永民村的方德强在台上飙完一曲温州传统民歌《叮叮当》后,似乎还意犹未尽,略有些遗憾地对记者说:“你们这个比赛如果不允许用话筒就好了,那我肯定会更占优势,因为我的音能唱得比蒋大为还高。”

  方德强称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现在跟人合伙办厂,早就不干农活了,但之前可是锄头柄捏了整整25年。这首《叮叮当》,今年已经向省文化厅申报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德强说,这首歌在当地的普及率可是非常高的,村里几乎人人会唱,哄孩子入睡的时候,劳作累了的时候,村民都会习惯性地哼上几句。

  畲家姐妹下台就“吵了一架”

  在后台碰见雷萍、雷娟、叶巍峨、周方四个女孩时,她们正“吵”得热火朝天,惹得同在后台候场的演员都好奇地回头看她们。原来,四个人正在为刚才上台演唱时站的位置对不对、话筒有没有对准、声音够不够响亮等一些细节问题而争论。

  四个女孩都是丽水景宁县东坑镇吴山头村的村民,身为畲乡女儿,畲族山歌自然是最拿手的才艺了。这几天,几个人虽然已经排练过好几遍了,但场上的表现让四个人还是有点不满意。“我们是第一个上场的,有点紧张,再加上临时换了一个搭档,配合得不够默契。”叶巍峨说。

  《娶新娘》,真正的夫唱妇随

  衢州衢江区大洲镇大路村的雷培凯、吕金花,昨天唱的是《娶新娘》,现实里也是货真价实的“夫唱妇随”。两人结婚22年,大女儿已经21岁了。“她嫁给我之前不会唱山歌。”

  大路村现在搞农家乐,他们家是最早加入的农户之一。其实他们每天都穿着昨天上台的那身传统服装。家里来了游客,就会要求女主人唱歌,于是吕金花穿着这身衣裳,唱山歌给他们听。

  “在村里,她这个年纪的中年妇女,数她唱得最好。”雷培凯得意地望着老婆。

  迟到的理科女生会写山歌

  在浙江教育学院读化学系大三的雷柳红是丽水莲都区丽新乡上塘村人,家里有个四合院,逢年过节,奶奶爷爷、叔叔婶婶、表兄表妹,都要围着小天井,拉二胡,唱山歌。“上塘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风景。风俗风情还流传,家家都来唱山歌。”理科女生小雷还会写山歌,这是她写的《上塘是个好地方》。

  她想用传统的畲族山歌唱现代的生活。所以,她还自已写词,然后唱给音乐系的同学听,让他们“听”出简谱来,这样,山歌不用口耳相传也能流传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新闻 B0009 听,歌声在说 说乡土的文明! 2007-4-30 48257178002CE173482572CC001B264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