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杭州孔庙发现了清代彩绘的消息,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见本报28日A4版报道。)加上之前发现的天花板和横梁上的300多平方米,孔庙大成殿的彩绘总面积达到400多平方米,负责维修彩绘的南京博物馆文保所专家徐飞说,这么大规模的木质彩绘在全国很少见。这批彩绘的发现,也引起了画家和文保人士的关注。至于这批彩绘是否蕴藏了一些历史故事,因为有关方面还没请专家考证,再加上这批彩绘只揭露了一小部分,目前还是一个谜。
昨天,著名画家何水法表示,孔庙发现的木质彩绘,从风格上看应出自民间画工之手。虽然是民间画工,但其笔法之熟练,艺术水准之高超,都令大师称奇。杭州碑林文保所所长陈进说,这些古画应该是民间工匠的手笔,因为这些壁画是装饰用的,距地约十米,大概不会有哪个艺术大家会爬到上面去画画的。
在一幅壁画上,一位手执酒杯的老人和一个孩童坐在树下,仿佛正在传道授业。何水法说:“这幅画可能描绘了唐诗中‘松下问童子’的场面,但我还不能确定。这幅画的笔法明显受到明代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画风的影响,线条粗放、流畅飘逸。”何水法说,看这位长者,双目炯炯有神,神情投入;而旁边这个孩子,虽然只有后侧面,我们看不到他的眼睛和表情,但从那些描绘孩童体态的夸张而又流畅的线条上,我们就能感受到孩子在‘听课’时的专注和惬意。”
何水法认为,另一幅双鹤呈祥的彩绘就更有民间特色了,拔足飞奔的仙鹤、围成蝙蝠形状的如意都是民间象征吉祥、长寿的常用题材。“这幅彩绘的风格比较接近唐代,尤其是它的色彩,用了朱砂、石青等颜料,色彩十分富丽。”何水法估计,这些彩绘的成画年代应该都在清朝中晚期,那时候的画工技术精湛,因此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各个时代的绘画风格。”
本报记者 郑 琳 金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