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每日新闻·动向
3  4  
PDF 版
· 砖窑工的城市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砖窑工的城市梦
  昨天“五一”节,人们开始了七天大假第一天,然而也有不少怀揣梦想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依然忙碌在劳动的岗位上。节前3天,记者戴上“安全帽”,来到拥有数百名来自贵州、四川等地砖窑工的绍兴县福全镇赵家畈村,在胜利砖厂尘土飞扬的制砖机旁,闷热混浊的窑炉内和暗黑简陋的宿舍里,体验了一把异乡砖窑工艰辛却充满梦想的工作和生活。

  刚从40多度炉窑运砖出来的张成前,赤着膊,满身布满了沾着尘土的大颗汗粒。然而,被热气烤红的脸庞,却漾着笑纹。休息时,37岁的他,搂着2岁半女儿,一脸的憧憬。春节前,他刚寄回老家一万多元,像许多砖窑工一样,凭着勤劳双手,张成前家的草屋,在老家贵州大方县三元乡双元村,率先换成了新房。

  已在赵家畈跌打了8个多年头的周志林,算是砖窑老前辈,厂里都管他叫“代班”,实际就是车间主任,“乌纱帽”虽不大,但赚钱比砖窑工多一倍。日子混得不错的老周不久前把儿子小周也从老家唤了来,小周将一车毛坯砖运到晒砖场,发一张小黄票,才兑换6角钱,七八十米路,一天来回颠簸七八十趟,一个月1200元,比父亲钱难挣多了。在胜利砖厂,大多是像老周小周这样的夫妻搭档父子兵。

  两只立体喇叭,一台功放、一台DVD、还有一台电视机,看不出整天和窑炉打交道的罗志平,还是个音乐“发烧友”。这些家电摆在砖头垒起的床铺和餐桌旁边,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小罗说,它们都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全部加起来,只花了810元。

  城里23岁女子,正是百般娇柔的年纪,但同龄人江登艳,却背着10个月大孩子,干起了砖窑工。挺会知足的江登艳告诉记者,所有砖窑工住房全免费,厂方还挖有干净的大水井,所以,除了吃,大部分钱都可以存下来。在我们眼里,砖窑工十分辛苦;但他们自己看来,却是“天堂”。

  36岁的金志福,和多数砖窑工差不多,也只读了2年小学。老金说,要想让后代真正做个城里人,只有一条道:多读书。于是,他和弟弟将他们各自孩子从老家接来,又一起送进了赵家畈小学。记者问老金:“想留在城市吗?”金志福回答,“没有想过,但我一定要拼命多赚钱,培养下一代读大学,争取让他做个真正的城里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动向 A0004 砖窑工的城市梦 2007-5-2 钱江晚报a00042007-05-0200021;钱江晚报a00042007-05-02000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