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焦点人物
3  4  
PDF 版
· 誓当总统·强硬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5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誓当总统·强硬派
萨科齐的总统之路·宦海恩怨
本版撰稿:黄恒(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我不是想当总统,我是一定要当总统。”

  “我不是在对着镜子刮胡子的时候才想着当总统。”

  萨科齐在自传中这样写道。他回忆说,自己很小的时候便拥有了独立和自强的个性,充满证明自己的欲望,而这源于童年生活的阴影。

  一心发奋学习

  不愿被父亲看不起

  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出生于法国首都巴黎一个移民家庭。父亲是二战后流亡法国的匈牙利贵族,更确切地说是匈牙利难民,母亲是希腊人和法国犹太人的后代。

  萨科齐4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另娶了一位富家小姐,母亲不得不外出工作抚养萨氏三兄弟长大成人。由于父亲没有尽责,萨科齐成长过程中更多地受到外祖父影响。外祖父是一位医生,对孩子们慈爱有加,但在家中是绝对权威,说一不二,这也成为塑造萨科齐强硬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萨科齐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更因为拥有一个明显的外国人姓氏而在学校中饱受歧视和欺负。他至今还记得,那时父亲曾告诫他不要对未来抱有太大野心,“你这个姓氏,加上那种成绩,想在法国出人头地?难啊”。谁知父亲的话竟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萨科齐就此发奋,先后考入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获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成为一名律师。为了帮母亲提高抚养费,他甚至曾与父亲对簿公堂。

  尽管拥有不错的学历,但对法国政客来说,萨科齐还是一个局外人,因为他并非来自政坛精英的大本营——国家行政学院。正是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发现了萨科齐的才能,将他一路提拔上来,但两人日后又反目为仇,直到这次总统选举正式开始前最后一刻,希拉克才在宣布自己不会谋求第三次连任的同时,给了萨科齐勉强的祝福和支持。

  加入右翼阵营

  得到希拉克的提携

  1968年法国的“5月学潮”反映了当时法国年轻人的思想倾向,萨科齐是另类,他对蓬勃而起的左翼运动不感兴趣,反而加入了右翼阵营,并在那时结识了倡导戴高乐主义的政坛新星希拉克。希拉克生于富豪之家,独生,其父当年是法国商业银行总管,政治生涯一帆风顺。希拉克能看中与自己身世背景完全不同的萨科齐,纯粹是出于对后者个人能力的赏识。

  1975年,43岁的总理希拉克将20岁的萨科奇带到人民运动联盟党会议上,让后者发表了人生第一次政治演说。演说前,希拉克告诫萨科奇,讲话不要超过5分钟,以免给大佬们留下不佳印象,但萨科奇一口气说了20分钟,掌声不断。会议一周后,希拉克把萨科奇叫到总理办公室收入麾下。

  两年后,萨科奇当选塞纳河边讷伊市议员,1983年成为讷伊市市长。说到竞选市长的过程,萨科齐的野心与性格可见一斑。当时,萨科齐尊为政坛前辈的夏尔·帕斯夸想竞选连任市长,并把萨科齐拉进来助选,可萨科齐利用帕斯克患病的机会,四下游说区内议员倒戈支持他,结果成功地由配角变成了主角。

  如果说这是“偷袭”的话,那么在希拉克看来,萨科齐日后的行为绝对是“背叛”。

  突然倒戈相向

  “伤透”希拉克的心

  萨科齐1988年获选塞纳省议员,1993年进入内阁。那时,希拉克有意将这颗政坛新星培养为接班人,萨科齐是希拉克家中常客,还与希拉克的女儿交往甚密,有人甚至将他视为希拉克的准女婿。然而,谁知1995年总统选举前,了解希拉克无数秘密的萨科奇却倒戈支持当时任总理的巴拉迪尔,而最终获胜者是希拉克。

  法国《快报》曾刊登文章《法国精英们如何算旧账》,其中一部分谈到了希拉克对萨科齐的愤怒。

  报道说,故事发生在1994年12月巴黎十四区的一个餐厅里,当时总统选举形式对希拉克极为不利,民意调查显示,许多人都转而支持巴拉尔迪了。正在吃饭的希拉克突然对两名助手说:“不管怎样,有一个人我永远不会原谅,这个人就是萨科齐。”

  “您怎么能这么说那?在政坛上,人们不应该忘记,但应该原谅,”一名助手说。

  “不,对萨科齐,我既不会忘记,也不能原谅,他伤透了我的心,”希拉克回答。

  希拉克获胜后便将萨科齐冷藏起来,尽管后者重归了他的阵营,并在2002年总统选举中出了不少力气。萨科齐在2002年5月便已知道,希拉克没有忘记8年前的誓言。萨科齐本以为如果希拉克连任成功,他就有望入主总理府,《快报》说,他也正是抱着这一目的而在选举中拼命效力的。结果到了那年5月6日,获胜后的希拉克给萨科齐打了一通电话,告诉他,拉法兰已经被任命为新总理,至于他,有两个选择:财政部长或内政部长。萨科齐只好选了后一个。2004年3月起,他改任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

  两年内政部长

  铁腕让他赢得人望

  在2006年7月萨科齐出版的新书中,他也谈到自己与希拉克的恩怨,并引用了前总理法比尤斯描述自己与已故前总统密特朗关系时所说的话——“他是他,我是我”。萨科齐和希拉克属于法国中右翼政治家,而法比尤斯和密特朗则是左翼社会党人,法比尤斯当年在党内经常挑战密特朗的权威,是出名的“刺儿头”。萨科齐借法比尤斯之语,道出自己与希拉克之间存在“基本分歧”。不过,萨科齐又在书中说,尽管如此,他并不憎恨希拉克,反而对希拉克怀有“赞赏和钦佩之情”。

  事实上,正是2年内政部长位置上的历练让萨科齐成为了法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直言不讳、无所不知和对犯罪活动的铁腕手段赢得了不少普通人的支持。2002年,萨科齐引进美国纽约当局的“零容忍”政策,刚上任一个月就把许多法国警察从办公桌前赶到了大街上执勤,他组建了28个警察机动分队,与宪兵、海关执法人员和地方警察一起到最敏感地区打击犯罪活动。为了一件小小的治安案件,他甚至在早晨7点直接把电话打到了相当于派出所长一级的警察局长那里。

  除了严格管理警察队伍,萨科齐非常善于利用媒体,他出现在打击犯罪现场的图像让法国人想起美国好莱坞警匪片,并把他比作美国硬派男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有一次,在巴黎发生暴力事件最多的一个街区,一辆警车被一群蒙面少年围攻,石块如雨点般砸过来,3名警察龟缩在警车里好半天才脱身。萨科齐闻讯通知巴黎各大媒体,带着警察和记者一起赶到现场,面对电视摄像机镜头誓言一定严惩罪犯。第二天,巴黎报章刊出他高举防暴手枪的漫画。

  充满权力欲望

  结束“希拉克时代”

  在法国媒体看来,希拉克不愿意让萨科齐接任,但由于希拉克挑选的接班人,不论是因《欧盟宪法条约》公决失败而辞职的拉法兰,还是拉法兰的继任者德维尔潘,都没有萨科齐的人望,因此希拉克的打压反而激发出萨科齐更多的能量。2004年初,萨科齐公开表达了参加2007年总统竞选的意愿,当年11月,他以85.1%的高得票率成为人民运动联盟的主席。作为人民运动联盟的创始人,希拉克没有参加庆祝萨科齐当选的庆典,只委派其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夫人代为转交给萨科齐一封信,萨科齐当场大声朗读了这封信。信中,希拉克说萨科齐的“活力、效率和忠诚对自己来说极为重要”。

  这封信并没有为争夺画上句号,尽管那时,已经有媒体预言,希拉克的时代结束了。希拉克一边力挺德维尔潘,一边不时透风自己可能谋求第三次连任,这种努力直到今年春天才彻底放弃。而萨科齐在2005年已经喊出这样的口号:与过去30年决裂,他那时已经放言:“没有任何事、任何人能阻止我坚持到底,阻止我参加2007年的约会。”

  萨科齐的信心至少来源于一点,他很明白,2007年,他只有52岁,希拉克则是74岁。当然,萨科齐在描述这一对比时用词也比较损,他说,那时候,希拉克“可能连包都拎不动了”。

  说这种话,正是萨科齐的性格。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2 誓当总统·强硬派 本版撰稿:黄恒(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2007-5-14 钱江晚报c00022007-05-1400012;48257178002CE173482572D9003E43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