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5版:科教·名医坐堂
3  4  
PDF 版
· ■名医坐堂
· 信任+教育+治疗
· 医疗器械综合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医生看病三张处方
信任+教育+治疗
  我时常被请到其他医院会诊,经常遇到当地主治医生这样的苦恼:为什么我们手头的病人,诊断没有错误,也按照最新指南最受推崇的药物来治疗,为什么病情不见起色?疾病治疗指南日趋完善,新型药物不断面市,但医生却觉得病越来越难治疗,这究竟是为什么?

  病人背后

  有个“智囊团”

  从前病人很坦然地把自己交给医生,并且对医嘱十分遵从。现在,随着卫生健康常识的普及以及网络、书籍等传播媒介的介入,医疗信息日益开放,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患病的个体,还有影响力巨大的“智囊团”——我以为这个“智囊团”不一定能出好主意。

  比方说,一个人生病了,尤其是慢性病,现代人的焦躁心理和控制欲很容易使他不仅仅满足于暂时地控制症状,患者本人、家属,会网罗平面媒体的、网络的,等等各路精英组成智囊团,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挑选治疗方法(这个一点不夸张,甚至电线杆上游医的广告,也会成为智囊团的成员)。

  这样往往导致病人自作主张,自行停药、减药、乱服药,其结果不言而喻。我碰到过好几个病人,来看病不光拿着自己的病历资料,还有一大堆网上收集来的打印资料,真有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味道啊。病人一来就说,医生啊,网上说我这样的病很厉害,哪种哪种药有副作用,你不要给我开,等等。

  我若再询问病史,本来是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的病人,但因为惧怕副作用(尤其是激素类,是否智囊团游说的不确定),都没有规规矩矩按医生指导用药。

  看病第一帖药

  是相互信任

  面对身后有强大信息量的患者,你如何来让他们忠诚于你的诊治方案?我以为获得病人的信任感是第一位的。

  因为说到底,病人和他的这个“智囊团”是在不断地试探、侦察某个医生或者医院,判断是否值得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付出去,虽然这样做让患者付出不小的代价,比方时间,钱财,病情延误等。至于具体谈到如何建立信任感,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早些年,还是1996年的事情,广州日报刊登了一篇专稿,题目是《南山风格》。文章细数了钟南山院士如何如春风沐雨般地对待病人之种种。当时读后心中触动很深。

  获得病人的信任,要在细节处体现对病人的关爱。在门诊,病人是“侦察员”,他不把你当神看,他观察你是否仪表整洁、态度平和,观察你是否中途频频停下来接电话,有没有把他带来的CT片逐一细看。如果前面几个细节大夫犯了病人的忌讳,那接诊的大夫处境就尴尬了。病人心里先对你的言行感冒了,你的医嘱他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吗?答案当然是:No。

  第二帖药

  健康教育“游说”

  其二,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处理病人,尤其是浮躁的病人,我以为正确诊断固然重要,但健康教育是先于药物、手术治疗的。应该改一改拿到检查结果就下药的习惯。再好的药,病人不依从,也不管用,依旧拿着宝贝找宝贝。

  我们很多医生对病人治疗失败的原因也正在这一点上。医生们下了诊断,就是给病人戴上了一顶“帽子”,但是却不热衷于解释病人身体出了什么状况,为什么要戴这顶“帽子”,也不大说明治疗中病人将要面对的情况,生活中要改变的东西。

  而且,一些初次就诊的病人还会催你,“医生啊,赶紧给我下药吧!”碰到这样的病人,比方说是个哮喘的病人,我就故意兜个圈子,问病人,“家里老人好吧?”“嗯,挺好的,就是有高血压,天天吃药。”“那你知不知道,你这个毛病,和高血压的道理差不多,要天天吃药,像吃饭一样吃药。还有注意日常起居的问题,衣物,尽量不穿羽绒衣;食物和药物,阿司匹林千万要慎用;住……综合起来,气道的毛病才控制得住。”

  第三帖药

  依据指南治疗

  算起来在我的诊治过程中,开药方只占了很短的时间,也就依据指南给予病人规范治疗。

  但末了,我还会再指导他们读读相关的书籍,看看权威的医学网站,这样做,既是帮助病人远离一些非法广告以及伪科学的危害,也是继续加强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等于病人出了医院也有专业人士时刻在做这个工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名医坐堂 D0015 信任+教育+治疗 2007-5-15 钱江晚报d00152007-05-1500021;48257178002CE173482572DB00216EB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