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9版:运动·天地
3  4  
PDF 版
· 秧歌队里的男人家
· 健身秧歌舞余杭
· 羽球好手大点兵
· 小射击手比拼忙
· 杭州体育从业者
基础培训将启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秧歌队里的男人家
身子扭起来,扇子舞起来,脂粉抹起来,真难为了这些——
  在人们印象中,扭秧歌似乎是女性的专利,它能展现女性的妩媚多姿。昨天的赛场上,女人们当仁不当地唱起了主角。

  有趣的是,组委会要求每支队伍必须有不少于两位男选手参加,于是,这红花中的几片绿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的动作也许不是最佳、神情没有像女选手般自然,但态度却是格外认真……

  决不拖后腿

  左手挥丝巾、右手舞扇子,身着蓝色演出服的沈万鹏在队伍中格外卖力,使出了浑身解数。谢幕后走下舞台,满头满脸的汗直往下淌。“队里就我一名男选手,拼了老命,我也不能拖她们后腿啊。”沈万鹏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

  老沈今年63岁,是作为余杭区瓶窑苕溪艺术团成员参赛的。其实,在这个民间艺术团里,老沈并不是惟一一名男丁。据翁素萍团长介绍,还有一位男队员比老沈年轻,可该队员只会演小品。而老沈相对来说有基础,平时在团里很活跃,舞龙、腰鼓、小品都会。这次比赛要求必须有男选手参加,就选中了60来岁的老沈。

  老沈是退休后加入这个艺术团的,之前是一家精工模具厂职工,文艺是他从小的爱好,“小时候就非常喜欢,中年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很少顾及。退休后,家里条件好了,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支配,反而更投入了。”

  虽说有一定基础,可毕竟岁月不饶人。和女队友们一起学动作,为了跟上她们的速度,老沈没少下功夫,“别人练20遍的吧,我起码得30遍才能不掉队。”于是,课堂上,别人休息时他不停歇;回到家里,又继续苦练。“你别小看这秧歌,还挺能锻炼人的。这段时间练下来,我可瘦了近20斤呢!”

  全场成明星

  刚从舞台上下来,陈怀信就被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团团围住,一个接一个地接受采访。

  “你可成全场的明星了,竟然一连接受五家新闻媒体的采访。”队友从旁边经过,笑着跟他说。

  “我哪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选中我啊?”陈怀信有喜悦有纳闷。

  “当然是因为你长得帅啊。”队友笑道。

  仔细观察,此话还真不假。陈怀信虽然已67岁,但精神矍铄。尤其是那身白色的修身T恤,将他的体型勾勒得非常健美,再加上淡淡的脂粉和唇膏,更衬托出他的精气神。

  “其实我没什么,漂亮的是她们。”陈怀信指着队友们说。原来,代表队这身表演服是比赛前临时做的。陈怀信身上这衣服本来是别人的,因为那人穿着不合身,他就选了它,“男子汉嘛,没她们讲究。”

  陈怀信是代表山西省来参赛的,“在我们那里,跳秧歌的男队员也不少,以跳动作简单的当地秧歌居多。我也是最近学的这套健身秧歌,感觉很不错,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

  生活添色彩

  全国秧歌比赛在余杭进行,作为东道主,余杭有七支代表队参加了此次比赛。“得了8.96分,还不错。”余杭区国税局代表队表演结束后,孙飞和队友们站在旁边等到成绩出来才肯离去。

  “本以为跳秧歌是大妈们的事,没想到我也会参与其中,而且感觉相当好。”本次比赛孙飞参加的是青年组。据教练员章玉昌介绍,这支队伍是从两百多名干部中选拔出来的。

  在此之前,孙飞知道秧歌,但从未接触过,“平时我的爱好是球类等运动项目。”孙飞刚开始学时动作稍有些不顺,后来练得多了,就越来越流畅,还多次得到教练的表扬。“其实,秧歌中不都是柔美,也有阳刚,舞得好了很有味道的。”

  孙飞表示,比赛结束后,只要有机会,自己还会去舞秧歌,“可以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本报记者 杨 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运动·天地 C0009 秧歌队里的男人家 2007-5-16 钱江晚报c00092007-05-1600024;48257178002CE173482572DC0021899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