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0版:人文·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 帕慕克原来是个老顽童
· 明星驾到
· 《蓝莓之夜》首场
全球记者排长队抢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那个写了《我的名字叫红》的诺奖得主的皮包是橘红色的;跟本报记者合影前,他竟然伸出舌头,扮起了鬼脸
帕慕克原来是个老顽童
  本报戛纳专电  记者从上海浦东机场向西飞了13个小时,到达法国戴高乐机场,把手表拨慢6个小时,然后坐在转飞尼斯的登机口,帕慕克竟然出现了。这就是千载难逢的偶遇。因为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有4000名,要想与这位在评审团中独具个性的评委有这么近的接触机会,简直比登天还难。他只拎了一只有点暗橘红色的皮包,高大儒雅斯文,只是没想到最后露出了顽皮的本性。  

  “他好像是奥尔罕·帕慕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今年的电影节评委之一。”心里嘀咕着,但记者还是不大确定眼前这位身穿灰色西服、颇有绅士风范,头发花白的先生是不是曾因《我的名字叫红》而撼动世界的文学巨匠。记者试探着上前与他打招呼。“您也是转机前往戛纳电影节吗?”“对啊。”他笑着点了点头。“您就是帕慕克吧。”“是的。”眼见着诺贝尔文学大奖得主在眼前,记者兴奋地要求与他合影,帕慕克欣然应允。

  戛纳电影节有一个特点是它的评审团中,评委除了一个著名导演带队,几个电影专业人士之外,总会有一至两个其他专业的艺术界著名人士,比如画家等。这次这个与电影没啥关系的评委就是著名作家、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帕慕克。

  面对着与张曼玉一同坐镇评委会的帕慕克,记者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了。“您一直活跃在文学领域,初次涉足电影,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戛纳电影节为什么会选择您作评委呢?”帕慕克莞尔一笑:“哈哈,你们这群记者,就开始提问了,电影方面的还不能多说,因为跟电影节签了保密协议。”

  当记者提及王家卫时,帕慕克立即点头:“他很棒!”据悉,在帕慕克摘取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方面曾试图邀请帕慕克来华,但最后没能成行。“我从未去过中国,其实很期待。”帕慕克说。上了飞机后,帕慕克一直很有风度地在翻看报纸,直至抵达尼斯。

  记者发现他公文包式样的皮包是橘红色的,但因为用的时间久了,已经磨损了不少,特别是包的扣子附近,看来这是一只一直陪伴着他写作的皮包。下了飞机,记者赶紧走到前面,等候帕慕克出来。几分钟后,他果然走了出来,“可以拍照片吗?”“当然了”,他一边说一边笑,然后竟然伸出舌头,向记者扮起了鬼脸,像足一个老顽童。

  本报特派记者  陆 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新闻 D0010 帕慕克原来是个老顽童 2007-5-17 6AC946AB95060E12482572DD003F89F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