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每日新闻·现场·新教育
3  4  
PDF 版
· 亲历1977
抱着儿子上大学
· 这声“爸妈”,盼了36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5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这声“爸妈”,盼了36年
山东汉子在浙鲁两地媒体帮助下找到绍兴亲生父母
■本报通讯员 魏斌 本报驻绍兴记者 吴晶
  10多年前,一部讲述知青情感生活的电视剧《孽债》曾风靡一时,片尾曲中那一句“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更是催人泪下。而发生在曹云庆和他亲生父母身上的故事,就像是一部现实版的“孽债”——

  36年前,在大兴安岭插队的绍兴女孩未婚生子,随后把儿子托付给自己的哥哥抚养。但是哥哥无法承受世俗压力,很快把孩子送了人。

  36年后,在各方努力下,曹云庆从山东千里迢迢赶到绍兴,见到了从未谋面的、已各自有家庭的亲生父母。那一声迟了36年的“爸妈”,让这个山东汉子哭得像个孩子……

  儿子出生不久被送走

  30多年前,绍兴女孩兰欣(化名)与捷辉(化名)相恋了。1970年,兰欣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去了黑龙江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插队。1971年,还没结婚的兰欣和捷辉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不方便带孩子,兰欣把刚满月的儿子送到了绍兴的哥哥家,请他们代为抚养。

  1974年,兰欣回老家探望儿子,但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哥哥由于顶不住世俗的眼光,已经在两年前把孩子送人了。看着妹妹痛不欲生的样子,哥哥安慰她:“我把他送到山东去了,对方是一个干部家庭,孩子以后的日子会很好的。”

  从此,儿子便成了兰欣心底永远的思念。

  唯一线索是绍兴人

  今年4月初,山东临沂市费县一个名叫曹云庆的男子启动了他的“寻亲计划”。36岁的曹云庆自小就生活在周围人的指指点点中,知道自己“不是亲娘养的”。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想见一见自己的亲生父母,我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人?他们长什么样子?”曹云庆说,养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把他当成亲生儿子,他不会抛下养父母的。“即使我的亲生父母有钱有势,我也不会依赖他们的。找到了亲生父母,我就是看一看就行了,然后我还是回家种地,和养父母一起生活,为他们养老送终,报答养育之恩。”

  5月8日,曹云庆找到当地的《沂蒙晚报》请求帮助。5月9日,《沂蒙晚报》刊登《一中年男子苦寻亲生父母》的报道,曹云庆知道自己身世的唯一线索,就是当年自己是被一个绍兴人带到山东的,然后多次辗转,才送到了他养父母家里。

  接到热线想起了一个人

  凭着这条线索,《沂蒙晚报》记者联系《绍兴晚报》,请绍兴媒体帮助一起寻找曹云庆的亲生父母。

  而世上的事竟是这么巧,当时,接电话的《绍兴晚报》热线工作人员老冯仔细听完这件事后,脑子里立即就蹦出了一个人:兰欣。

  他当年曾与兰欣一同前往大兴安岭,他知道兰欣的事情,知道兰欣未婚生下的儿子被送到山东。“我记得兰欣的孩子是1972年左右被送到山东的,这和曹云庆2岁时被送到山东的情节很吻合。”

  老冯越想越觉得像,为了求证,他还特地找到了一些当年一起前往大兴安岭支边的战友,回忆当年的往事。他又找到了定居上海的兰欣,兰欣也证实了这件事。

  而对于曹云庆的生世,养父母原本不愿多说一个字,他们生怕失去这个儿子,但曹云庆执著寻亲的念头最终让老人开口了:“当年,你是一对从绍兴到东北支边的知青生的。”

  这条线索和兰欣、捷辉当年的情况非常吻合。

  活脱脱是父亲当年模样

  带着兴奋和一点点的惶惑,曹云庆在当地媒体记者的陪同下,迫不及待地从沂蒙赶到了绍兴。而从老冯口里得知情况的兰欣,也立即从上海赶到了绍兴。

  前天上午8点,兰欣在5位老战友的陪伴下见到了曹云庆。突出的颧骨,高耸的眉骨,深陷的眼窝,特别是那双不多见的修长的耳垂……“活脱脱就是捷辉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他儿子,错不了。”在一番互相审视后,老冯与当年那些支边的朋友非常肯定。

  看着眼前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人,兰欣久久说不出话来,只有眼泪在脸上恣意流淌。她紧紧拉住曹云庆,手轻轻抚过儿子的脸:“30多年来,我一直打听你的消息,可惜你舅舅去世了,我不知道你到底在哪里,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妈——”儿子36年来第一声深情的呼唤,更让兰欣泣不成声,母子俩拥抱在一起。36年来看似无望的思念,终于在这一刻梦想成真。

  见到亲生父亲

  当年,兰欣生下孩子后,不久就与捷辉分手了。从黑龙江回来后,两人各自成立了家庭。

  昨天,父亲捷辉也来了。面对着陌生的儿子,他的话不多,只是一直拉着儿子的手。

  兰欣说:“我和捷辉都确信,他就是我们的儿子。不过,过段日子,我们3人一起去医院做个DNA检测。不是怀疑,只是觉得有了科学的认定,心里也会踏实许多。”

  这几天,曹云庆的脸上一直荡漾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他说:“现在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我也有了自己的家。我不想打扰他们平静的生活,见到他们,知道他们生活得幸福,我就满足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新教育 A0008 这声“爸妈”,盼了36年 ■本报通讯员 魏斌 本报驻绍兴记者 吴晶 2007-5-17 钱江晚报a00082007-05-1700018;钱江晚报a00082007-05-17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