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残疾的儿子不耽误学业,每天早上她都要抱着16岁的儿子上学,一到放学,她又会准时地来接儿子,把儿子抱回家。从儿子上小学开始到现在读初中的8年时间里,她没有让儿子旷过一堂课。她说自己其实很普通,只是做了一位母亲应该做的事。
母亲名叫施冬娟,台州市椒江区三甲街道石柱村人。
不能让儿子因残疾而辍学
16年前,儿子金鑫的出生让家境并不富裕的施冬娟一家十分开心。可儿子出生后没3天,护士就告诉施冬娟一个不好的消息。金鑫和其他的小宝宝不一样,其他的宝宝换尿布时都很开心,只有金鑫每次都哇哇大哭,哭得连舌头都黑了。在孩子满月后,满怀忧虑的施冬娟急匆匆带他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医生诊断说孩子除了大脑健康外,全身残疾。
金鑫的骨头特别酥软,除无法直立外,他还经常骨折。施冬娟已经记不起儿子骨折了多少次,只记得每一次骨折间隔不会超过4个月。虽然施冬娟四处求医,但儿子的病情却逐渐在加重。
眨眼间金鑫8岁了,已是入学的年龄。在施冬娟眼里,儿子虽然身体残疾,但头脑却很聪明。看着同龄的孩子报名入学,她便决定让金鑫也进课堂。
“我和他爸爸都没什么文化,我们不能让孩子也没文化。”施冬娟还清楚记得当时去幼儿园报名时的情景,“当时校长不愿接收,担心孩子大小便不能自理,会影响到其他同学。我下了保证不会给其他孩子带来麻烦,还给儿子随身准备了尿壶。从第一次进教室开始,儿子小便都拉在尿壶里,放学我再给他倒。”从第一天抱着儿子去上学起,施冬娟就对儿子说,不能因为自己是残疾人就不上学,不学文化。
8年抱儿上学不缺一天
现在金鑫已经上初二了,每天早晨6点起床铃声响起的时候,早早起床的施冬娟就会把床上的儿子抱到轮椅上,推着轮椅带儿子洗脸刷牙吃早饭,然后抱儿子去教室。
“现在的情况比上小学的时候好多了,现在的学校知道我儿子的情况,特别给我们安排了一间体育器材室,我们就在这里安了个临时的家。学校还安排我管管体育器材,生活上有了点贴补。”施冬娟对学校的帮助很感激。
儿子的教室在教学楼的二楼。虽然儿子的体重一天天在增加,但施冬娟觉得现在每天抱儿子上下楼,可比起以前要轻松得多。“儿子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家离学校虽然只有10分钟左右的路程,但我们娘俩起码要走上半个小时。”施冬娟回忆说,那时儿子还能自己坐,她在自行车后座上垫了块海绵垫,让儿子坐着舒服点,自己慢慢推着车去学校,到学校再把儿子抱到教室。“儿子的腿没有知觉,坐不稳,每次都是走走停停,走几步就要把儿子扶正些。天气好还好,要是下雨天,我们俩到学校基本上就变成‘落汤鸡’了。”
原先上小学,金鑫基本上都是一整天坐在教室里,但到了初中,课程多了,碰到像实验课、电脑课这样需要换教室上课的课程,施冬娟都要准时地把儿子抱到上课的教室,来回上下楼梯常常让她累得直喘气。现在儿子每天上的课程施冬娟都牢牢记在心里,生怕让儿子错过上课。
“只要孩子能上学,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施冬娟很平静地看待自己8年里日复一日抱儿子上学的举动。
儿子学业有成是最好回报
施冬娟直到现在还记得,儿子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邻居一句“你不会走路读书有什么用”让金鑫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儿子自懂事只哭过这一次。”施冬娟心里十分难受,但在孩子面前,她告诉自己必须坚强。“不能走路,但一样可以上大学,一样可以工作,一样可以是个有用的人。”施冬娟的鼓励在年幼的儿子心中扎了根。
那次以后,金鑫变得很坚强,对于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很是珍惜。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5名,还在学校的演讲比赛、科普知识比赛中屡屡获奖。这些都让施冬娟十分自豪:“儿子能用功读书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只要他想学,我就一定支持他。”
对于将来的生活,施冬娟没有想很多,但在儿子学业的问题上,她却表现得很坚决:“以后儿子读高中,我就抱到高中;读大学,我就抱到大学。我这辈子,不管儿子到哪里上学,我都会一直陪着他,一直照顾他。希望儿子学业有成,能有份好工作,能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