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光芒。青春潮涌文化乡村
· 《出征宣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光芒。青春潮涌文化乡村
昨天,18支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从本报出发,奔赴乡村“种”文化
  本报讯 “我们来到城市,学习了现代的思想和观念;我们再回到村里,将村里的文化与山外的文化有效结合起来,并‘种’下去。”当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青年吴严林说出这段话时,台下一片安静。

  由本报人文版创意实施的“‘种文化’夏季乐章——大学生总动员”昨日举行出征仪式,青春、激情、励志以及暗中的热情较量是昨日这个仪式的关键词。18支大学生暑期“种文化”实践团队的代表在“精彩陈述一分钟”环节中先后登台,亮出了他们的田野实践方案,也亮出了他们对“种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思考。

  各支大学生实践团队带来了他们的队旗——红色的、蓝色的、粉红色的,并将它们插在出征仪式现场。许多学子穿着印有团队名称的T恤衫,手里捏着实践方案,脸上流着汗水而来。而窗外是夏季炽烈的阳光。

  “过程多快乐/我不再那么急迫/想要看到好的坏的/所谓结果……”一开场,2006《超级女声》杭州赛区20强选手、浙江传媒学院学生马慧婕就唱响了《光芒》,为即将奔赴农村的同学们加油。而对18支实践团队的学子们来说,到农村“种文化”的“过程”既是快乐的也是艰辛的,因为这需要他们付出心血和汗水。

  本报“‘种文化’夏季乐章——大学生在行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此次“种文化”活动让今天的大学生更好地熟悉国情,了解乡村的文化现状,用自己的学识,与村民一起栽种文化之苗,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并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一份人生感悟,培养社会责任感。

  “精彩陈述一分钟”是仪式上最出彩的环节。吴严林一段充满激情的话引起了学子们的斗志,各团队的较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为了博人眼球,18名代表中有的在陈述前讲起了笑话,有的搬出了实践顾问的名头,有的充满了激情,有的以煽情动人……浙江理工大学一支实践团队的代表在陈述时表示,“中国农村的文化建设值得今天所有中国青年们关注。”

  出征仪式在一张一弛中进行。2006《梦想中国》全国10强选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李凯年唱起了《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对这些即将奔赴农村进行“种文化”实践的学子来说,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将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做,在浙江乃至全国的众多乡村教“留守儿童”英语、举办乡村文艺晚会、教村民们学跳舞、给村民们拍一部DV片……

  作为本次出征仪式的特邀嘉宾,本报“人文调查员”、省学联驻会主席、浙江传媒学院大四学生杨松在现场略去了自己深入艾滋病村进行调查的经历,而以一名有过多次实践经验的过来人向台下的学子讲述了该如何进行社会实践。他向台下及所有即将进行社会实践的学子提了两条好建议:“首先,在大学生与村民一起‘种文化’的过程中,所有的实践材料一定要归纳、总结、整理,因为如果不总结的话,做出来的东西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其次,社会实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出发:第一是找问题,发现并提出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对公众有价值的问题;第二是找经验或模式,在实践活动中找出那些值得推广的、有价值的、对其他学校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的实践模式。”

  18支实践团队举着队旗,从本报出发,向全省已经或即将进行暑期实践的大学生们发出了《出征宣言》。烈日下,他们充满了青春气息,激情显现——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希望他们能保持这种激情,给本报发来精彩的“种文化”一线素材和心得。

  考虑到有许多学子仍在考试,“‘种文化’夏季乐章——大学生在行动”的实践征集活动仍继续进行中,我们的报名邮箱为qbwy@zjnews.com.cn;报名论坛为“钱报论坛”(http://qbbbs.zjol.com.cn)“演出开始了”栏目。同时,也欢迎参加本次“种文化”活动的团队将自己的优秀实践文本发到本报举办的“大学生暑期实践博客大赛”平台,参加比赛。

  本报记者 裴建林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杨晓轩 屠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光芒。青春潮涌文化乡村 2007-7-12 48257178002CE1734825731500406E1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