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益平 陈聿敏) IC卡收费未经审批,创可贴代替零钞,小小一个感冒开出的医药费贵得离谱……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上升,记者从省消保委了解到,2006年消保委系统就受理了医疗投诉161件,今年上半年受理了73件,医疗纠纷成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焦点。
昨天,浙江省消保委公布了一份对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消费误区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近半消费者对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认为在医疗消费过程中医疗单位有不合理收费行为的占66.7%。
明明到窗口划价付钱后,还有零头找,可浙江的一些医院却有自己的“规定”。在这次调查中发现,某医院强制以一张邦迪创可贴代替两毛钱给患者找零。有消费者说,第一次到该院看病拿到过一张邦迪创可贴,当时没提出异议。结果第二次又去看病,药费总共80.3元,付了100元整,收款人又给了一张创可贴,说是没散钱,就用这个代替。“医院强制以创可贴代替找零的做法严重违法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业内人士表示。
现在不少医院,为了让患者看病方便,都推出了IC卡。据了解,患者看病用的IC卡是各医院为了自身的经营需要而配置的,并不是患者自己有这个需求,而且成本价只有0.2~0.3元/张,但不少医院不但没有无偿提供,却以1元/张的高价出售给消费者,涉嫌乱收费。
在调查中,消保委也发现,很多患者也存在一些医疗消费误区,消费者还是应当理性消费,走出这些误区。如炫富医疗消费,明明是小病却一定要挂专家号,有相当多的患者几乎每次上医院不管大病小病都想找专家看病,似乎这样心里才踏实。“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句话也被不少消费者信奉,有很多消费者会认为药品的疗效是和价格成正比的,于是盲目推崇贵药、新药和进口药。调查中有些患者坚持认为,“有病必虚,虚则必补”,因此,生病就要服用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