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暑期已经开始一个星期了,除了部分新高三学生在补课,杭城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园安安静静,学生们或者在老家身心大放松,或者在各式培训班、日托班里学技艺。不过,仍有一些校园非常热闹,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杭城两所小学,感受到了别样的假期生活。
华裔少年“中国寻根”
19岁的西班牙华裔少年张欧凯很认真地在做陶艺,1米85的个子站在其他华裔少年的中间显得有些突兀,但他那股认真劲让人忽视他的这种不协调。
从7月10日开始,来自美国、荷兰、西班牙、俄罗斯等国的33名华裔少年将在杭州大成实验学校度过20天的中国校园生活。他们中间最小9岁,最大25岁,他们来这里只有一个目的,“来中国寻根”。
大成的老师为这些华裔少年精心准备了课程表,有中文、普通话、陶艺、书法、武术、历史地理,“去年,学校成了浙江省华文教育基地,这是我们第一次承接这样的活动。”
“泥巴是什么?毛笔我没写过。”来自西班牙的9岁男孩周律凡对课程表上的内容基本上不明白。这是一批需要恶补中国文化的少年,他们的父母让他们到杭州来,目的也只有这一个。而这里的老师总是适时地“传道授业”:吃葱包烩时,告诉他们岳飞的故事;用一下筷子,体会中国味道……
每天5小时站队列
虽然大礼堂里有空调,但每天5个小时的队列下来,五年级学生李贺楠还是觉得有些累,腿酸。在杭州天地实验小学,从7月2日开始,49名学生接受高强度的训练,目的只有一个,争取在7月25日北京举行的全国第六届少年军校大检阅中取得好成绩。
李贺楠说,练队列走正步,这是最基本的训练内容,“我还参加科普知识竞赛、模型、搭帐篷、野外搜救等项目。”对于女生周天琪来说,她练的是体能,比如投弹、攀岩、障碍跑,“为了练臂力,回到家我还练倒立。”
苦虽苦,但没有一个学生打退堂鼓。在所有的训练中,为了练眼神和体型,学生还要在烈日下以整齐的队列站着,一动不动10多分钟。“有个同学第一天训练,就晕倒了好几次,前两天发烧,刚刚好一点又来了,勇气可嘉!”俞老师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很满意。
本报记者 梁建伟/文
本报通讯员 俞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