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奇思妙语
· 一把伞事小,一颗心事大
· 假新闻
为啥能忽悠
· 水葫芦如何变废为宝?
大家来支招
· 农民救命钱
岂能套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把伞事小,一颗心事大
■邓海建
  不妨出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人小时候会撑伞、大了反而不会撑伞?答案参见7月18日《深圳晶报》:温家宝总理到安徽阜阳,慰问军民,了解灾情。在其后的报道中,许多媒体采用了一张温家宝总理自己打着雨伞与当地群众握手的照片。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将这一照片与其他几张在雨中检查工作或讲话时有专人打伞的一些官员照片放在一起,形成“打伞组照”,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干部作风。

  撑一把伞、倒一杯茶,大约算不上什么难事,奇怪的是,这些最简单的生活细节一旦被贴上“行政作为”的标签,就从私事领域上升为公共事务——既然是公共事务,当然就得有公务人员专职去做。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那幅著名的照片:一个正在台上讲话的官员,站在身后为他打伞的人居然是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2007年6月13日,英国伦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球场冒雨参加英国草地网球协会新总部在罗汉普顿落成开幕的典礼,一个人撑着一把透明伞端庄地站在屋檐下,一如“邻家迷路了的老太太”,温情而让人动容。

  其实我们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榜样:2003年国庆节期间,温家宝在渭河大堤察看灾情时自己撑着伞;2005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广西梧州冒雨察看滑坡自己撑的伞……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常常看到礼仪小姐撑伞的辛苦程度取决于某些领导讲稿的长度。

  自己撑一把伞当然不难,难就难在身为公仆了、在公众场合能否放低身段?手里掌握的公权有没有泛化成个体特权?“与民为善”究竟是一种体制压力还是心态惯性使然?一把雨伞隐语的政治生态是复杂而多元的:一是我们向来有放大“公共事务”的习惯,结果就是使得某些官员的个人义务异化为公共权利。本质而言,公务人员与技术工人一样,只是职业分工的差异,没有任何个人特权可言,但是,我们见过为工人撑伞的吗?即便是经理、董事,好像也没有某些官员如此夸张。根源恰在于我们的官员缺乏一种底线的“生活规范”,在权力归置得不是很清爽的时候,这种缺位鼓动个人私欲无限膨胀,不爱走路、不愿端茶倒水等等,生活与工作向“寄生”方向发展。二是如此官本位根深蒂固,还在于“官位寻租”缺乏技术含量。就经济学而言,职业选择应该置收入路径和消费路径于不顾,只考虑如何使财富最大化。

  孟子就很坦白:“做官是为穷”。一旦公权力能“脱贫”,官位才可能神圣而畅销起来,很显然,自由裁量的公权是不需要“亲民”的,只有真正制衡好权力构架,来自于老百姓的权力才可能真正与老百姓心连心。

  温总理的那把伞身体力行了一个官员的为官之本,更是一种发乎内心的道德自律。假若千千万万的人民公仆像温总理那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的行政效率、政府公信等等可能都会豁然开朗起来。当然,仅靠舆论监督与道德引导是杯水车薪的,关键还是制度安排——再形而下地说,也许是该到了给我们的官员制订一套《生活规范手册》的时候了:一把伞事小,一颗心事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03 一把伞事小,一颗心事大 ■邓海建 2007-7-19 48257178002CE1734825731C0041121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