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奇思妙语
· 假新闻不完全记录
· 网友评议
· 利息税别留“尾巴”
· 对小候鸟,可以做得更多
· 假新闻是对公众的伤害
· 新闻:关乎操守和良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7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闻:关乎操守和良心
  编者按:几天前,“纸馅包子”由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首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8日,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节目中称,该报道被查实为虚假报道,并为此向社会深刻道歉。该报道的编导是“透明度”栏目的临时人员,目前已被警方刑拘。假新闻不但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声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且也欺骗和嘲弄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本报从今天起将连续刊发相关评论。您印象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假新闻,对此类事件有何看法,欢迎来电来信点评,或登录本报网络版(qb.zjol.com.cn)钱报论坛焦点热议栏目发表您的意见。

  一个人偷了别人的东西,不说自己品行不端,反而抱怨别人的东西太惹眼;一个警察办了冤案,不说自己刑讯逼供,反而怪别人有过犯罪史……这是明显错误的强盗逻辑。

  但现在,一些媒体的评论正在犯这样的逻辑错误,比如现在的“纸馅包子”假新闻,有评论把矛头指向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导致了“纸馅包子”新闻的炮制,导致了公众相信“纸馅包子”这样明显造假的新闻。

  也许,食品安全领域频发的问题,对公众相信“纸馅包子”这样的假新闻具有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假新闻的炮制,从根子上说,是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和新闻良心出了问题。

  审视近年来的假新闻事件,无不是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有关。这些假新闻的炮制者,要么是有意而为,要么是无心之作。

  一些记者之所以有意而为,正像“纸馅包子”假新闻的炮制者北京电视台的訾北佳那样“既想出名,又想挣钱”,在调查问题包子无果的情况下,雇人用纸箱加工成“纸馅包子”,从而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同样的现象,还有去年的“西瓜红药水”事件,假新闻的炮制者广州某报的黄某,只因为自己“买到一个西瓜,发现不那么好吃,就想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于是“西瓜注射红药水”的谣言立刻传遍全国,让瓜农遭受重大损失。

  还有一些假新闻是无心之作。一些记者道听途说、采访不全面、对当事人的话不辨真假,造成一些假新闻出现。比如,吉林长春某报的关于腰围1.75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的“超级孕妇”的报道,就是因为记者对当事人的话不辨真假,再加上对自己工作态度、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轻信才造成了假新闻的出台。

  如果说无心之作的假新闻还只是新闻从业者的技术和水平问题,那么有意而为的假新闻则只能说明是一些记者职业操守、新闻良心严重缺失的结果。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报道的一条底线。但现在,由于媒体之间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一些媒体为了收视率、为了发行量,一些记者为了成名、为了获利,就不惜策划、凭空捏造假新闻。

  真的永远假不了,假的永远真不了。假新闻最终会被识破、被揭露。相关的媒体和当事人也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但还应该看到,这种惩罚,远远无法弥补假新闻带给整个新闻行业的影响。当客观、真实的新闻底线被屡屡冲破,媒体如何在受众中重塑公信力,这才是最要命的。

  失信易,立信难。新闻从业者不能成了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不管是有意而为的假新闻,还是无心之作的假新闻,新闻从业者必须恪守职业操守和新闻良心,而不能自毁长城。            

  ■王攀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03 新闻:关乎操守和良心 2007-7-22 钱江晚报a00032007-07-2200019;48257178002CE1734825731F00430ED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