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4版:人物
3  4  
PDF 版
· 程十发:笔墨有情风骨无价
· 程十发小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国画泰斗驾鹤西去
程十发:笔墨有情风骨无价
》》》》》 本版撰稿:林晓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海派书画大师程十发先生最终还是走了。7月17日晚18时58分,在50分钟心脏停跳后又坚持了50个小时的程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87岁。

  生命沥干宣纸,丹青化入山水,一代国画大师在上海永远掩上了他的人生画卷。

  艺术追求无止境

  1921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上海松江县岳庙镇莫家巷一个中医家里,程十发出生了。当时中西文化已开始交融于松江城,程老曾回忆,“自己当年恰恰不肯念书,专去看古迹,于是变成这个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画风。”

  程十发曾记得儿时第一次从头到尾看完创作全过程的,是一位民间画手给他家的灶壁上画山水画。这位无名艺人被程大师引为自己的第一个师父。

  1938年,18岁的程十发在亲友资助下,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当时的国画系并不分科,山水、花鸟、人物都要学。但是,程十发对山水画特别偏爱,用的功夫也最多。课堂上的程十发却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画自己喜欢的内容。

  作为程十发为数不多的入室弟子,毛国伦在回忆恩师时说,恩师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他几乎勤奋到了极点。毛国伦记得,有一次,程老师让他和另一名弟子一起磨了整整一夜的墨,就为了第二天能随心所欲地画画。四尺正张的画,程先生一口气就画了十多张,直至把磨了一整夜的墨全部用完。“通常,别人来约稿,程先生总是会画好多,若对方需要20张,他起码要打50张的稿子。看学生的作业,看到不满意时,他从来也不直接说,而是从中挑出一张相对满意的,然后告诉学生们,可以照这个样子发展。”毛国伦说,程先生总是跟他们说,勤能补拙,要珍惜时间,他总是诱导学生,从来也不训斥,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不一样的东西。

  2年前,程十发的次子程多多出版了一本昆曲摄影集,要求爸爸给题写一个书名。那时已是2005年初,离程十发住院不到几个月,当时他身体已经很不好,毛笔也拿不动了,手抖得不行,儿子让他题写的书名叫《还是人生一梦中》:“写中间那个‘人’字,爸爸的手一直抖着,结果被拉得很长。我看他病成那样,还坚持要把这个字写到最美,为艺术而刻意追求着,这一幕情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也是我爸爸最后留给我的字。”

  程十发对艺术的追求,直到他病卧床榻依然不愿停息。精神好的时候,他常会下意识地舞动他的手指。开始人们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后来仔细观察,发现原来他的手指呈执笔状,点点戳戳地好像是在画画。不能再执起画笔,成了这个画了一辈子画的老人最大的遗憾。

  人生无求品自高

  程十发一生创作颇丰。根据长子程助统计,父亲创作的连环画插图,若以张数来计算,大约有3000至4000张;国画约有5000至6000张。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只要拥有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就可以拥有不凡的身价。但人们不会忘记1996年6月,程十发将一生中珍藏的122件古代和近、现代名家书画捐赠给了上海中国画院。程助告诉记者,父亲一生从不计较财富,生活简简单单。程助说,目前程家几乎已没有收藏,所有作品都遵照程十发的意思捐赠出去了,他认为“本是属于社会的东西,应该还给社会,即使留给子孙后代,也不能避免一点一点流入社会的,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

  程助说,对他而言,父亲留下的财富中,“精神财富是第一位的,最要紧的是,他留给我一切为公,为别人、为社会多做贡献的精神”。程多多则说,爸爸给他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做人不要贪,其次是做人要老想着别人:“他在画坛上受人欢迎,不仅仅因为艺术高超,爸爸做人也很了不起,大家都喜欢与他交朋友。他没有一点架子,从不因为自己是大画家、自己的画很值钱,就觉得自己了不起。”

  近几年,程十发的作品成为各拍卖行的大热门,与此同时,赝品也铺天盖地。但程助说,父亲对此一直比较宽容。“他经常用一句很土的话来表达他的想法——大家都有饭吃。他认为,中国自古就有临摹、仿造之风,历史上不少大家出道之初都是以仿名家书画起家的,所以他并没有刻意去打假,只是尽量通过办展览、出书,给人们提供接触真迹的机会。”

  生活中的程十发非常乐于助人,但有时善意的帮助也会被人利用。程十发的忘年交、著名滑稽演员王汝刚回忆说,有一回在发老家,一个陌生的女孩来敲门,“那是个外地来的小姑娘,开口就求画,说自己的老母亲正在医院准备开刀,按着城里的规矩想给医生送红包,医生却不肯收,她打听到医生只爱程十发的画,便辗转寻到了程先生家,希望求先生的画去救老母亲的命。程先生听了她的叙述,也不管真假,当即作了一幅画,交给了这个素未谋面的小姑娘。一年后,程先生意外在一家拍卖行里看到了这幅画,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但他也毫不介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想救她娘,她却卖我画’,便一笑了之,这种豁达真是世间少见。”

  常留妙语在人间

  程十发的幽默是出了名的,生活中常常是妙语连珠。

  程助和程多多说,父亲的幽默,出自内心,天性使然,常是随机而出,水到渠成。手指颤抖,他说是“精神抖擞”。啤酒和汽水掺饮本是饭局中常见之事,他见了顿出妙语:“吃了会发脾(啤)气(汽)。”他身患气喘病,常气喘不止,却与人戏言:“我气量小。”

  某理发店请程十发题匾,他操笔题写“要侬好看”,理发店方面大惊失色:“万万不可,顾客都被吓跑了。”不解程老的幽默。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向程老讨画,他回问:“你懂画?”此人实言告之:“不懂画。”“你不懂画要它干什么?”回答说:“白天和钱打交道,晚上消遣消遣。”程老也立马幽上一默:“我和你一样,白天画画,晚上也有个消遣,就是喜欢看货币,美元、英镑、法郎、日元,我都喜欢看。”

  王汝刚近来正在准备写程十发的传记,书名叫做《智者十发》,如今刚完成了三分之一,却不想老人走得如此匆忙。在书中,王汝刚不止一次提到了程十发的冷幽默:“他虽话不多,但时不时冒出来的精言妙语真是比我还要滑稽。”“记得有次我和他说,曾在剧场碰上几个越剧迷,每个人都带块毛巾,就问她们看戏为什么还要带毛巾,一位老阿姨告诉我,那天演《祥林嫂》是苦戏,要掉眼泪的,我就问她擦眼泪带条手绢就行,带毛巾干吗,她说眼泪水太多手绢不够用。果然,大幕一拉开,戏还没开唱,老阿姨们一听到音乐就泪如泉涌……听到这里,程先生很噱地来了一句:这倒是‘音乐喷泉’嘛,当即笑倒一片。”

  不管身处何种环境,程十发始终保持幽默和达观,显示出一个真正大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魂牵云南那首歌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住院的时候,每当这首幽婉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在病房里响起,程十发都会露出孩子般兴奋的神情。

  1957年春,程十发到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写生。在那里,他记录、编撰并绘制了《召树屯和喃诺娜》、《双身凤》等连环画。云南少数民族的情歌让程十发极为痴迷。他尤其喜爱唱《小河淌水》。这是一首用灵魂来演绎的爱情绝响,是一首用生命来诠释的旷世恋歌,更是一段用激情与智慧来体味的岁月故事,暗暗和着他心中的节拍。

  回到上海,他还常常听这首民歌。每当听罢他就以此作一幅画。1959年10月的一个晚上,他听着歌,欣然挥毫,如有神助,画出了一幅让所有看过的人都过目难忘的佳作《小河淌水》。画面是一个戴着斗笠,挑着担子和陶罐淌过小溪的傣族姑娘。怕水沾湿裙子,女孩回头用手轻轻拎起了裙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云南的天地里,他找到了表达自己真性情和真笔墨的自由之境。找到这个突破口后的程十发,艺术顿开新貌,数十年来,影响了中国画坛整整一代乃至数代人。

  晚年的程十发对云南魂牵梦萦,但他已无力再去那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了。躺在病床上的他,有一次喃喃地说:“我老了,但很想念云南,我想去云南做和尚。”病房里一个傣族娃娃一直陪伴着程老,他也还是喜欢听《小河淌水》,有时还跟着哼唱。有一次,家人问他是否再唱一遍。他说:“不好多唱,多唱心里会难过的。”

  如今,程老走了,在22日的追悼会上午,《小河淌水》陪着他走完了最后一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物 C0004 程十发:笔墨有情风骨无价 》》》》》 本版撰稿:林晓 2007-7-23 钱江晚报c00042007-07-2300006;5C9EFB9107DE7873482573200008C5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