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每日新新·特别报道2
3  4  
PDF 版
· 我有一个新农村之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7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有一个新农村之梦
  历经失败创业之心不改

  1986年,23岁的赵其法从部队退伍,原本他应该跟当时绝大多数复员军人一样,进一家地方单位,捧个“铁饭碗”。然而他却选择在家中,嘉兴南湖区凤桥镇史庄村2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办起了“玻璃纤维厂”。不到一年,这个家庭作坊以失败告终。同年,他又在老家办起了养鱼场,结果一场大水把他的鱼场冲了个干净。两次创业尝试,不仅没有使赵其法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还让他的所有积蓄打了水漂。

  如果说,赵其法第一次放弃“铁饭碗”选择自主创业,身边还有朋友赞一句“有勇气”,那么1989年,当他成为当地农业银行系统里唯一一个辞职员工时,听得最多的就是一句“真傻气”。

  直到1993年,赵其法再次辞职,靠着5000元存款成立中法天线实业有限公司,第三次创业,并在第一年就做成了200多万元的生意,赢利50万元时,人们才对这个创业痴心不改的年轻人刮目相看。

  “做成一件事,单靠学校教授的知识不行,单靠部队生涯磨炼的意志也不行,还要有满腔的热情。”赵其法说话时中气十足,浓密的眉毛舒展着,脸上一直带着爽朗的笑,“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亏过钱就不知道怎么赚钱。”

  大家都有钱赚我更快乐

  失败确实是成功之母。1993年,赵其法进入天线制造领域。工厂第一个月赚了5万,第一年赚了50万;工厂迅速壮大,领域不断拓展,逐步发展为在全省享有盛名的天线造厂。如今赵其法已经是一个拥有11家子公司的庞大企业的掌门人。

  相比于自己的创业故事,赵其法最愿意讲的就是他的“新农村梦”。

  要想解决农民问题,企业就要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法公司所在地在庄史村,他们和农村是零距离。随着企业的扩大,吸纳庄史村民和周边农民在企业从业人数已达1800多人,农民们走进企业,成为每月拿工资的“工薪族”。

  2002年7月,赵其法在对嘉兴市农业产业化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业反哺农业,开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看到千家万户都能盈利,我才觉得我活得有价值。”他这样对记者说。他成立专门的公司,引导农民种植食用菌;公司和村里共同投资搞“农家乐”,整个村都纳入了休闲旅游范围。

  今年,作为嘉兴市人大代表,他提出了一个新农村养老计划。按照这个议案,农民将自家的房屋装修好后提供给从城里下乡来的老人,村里提供完善的医疗保健中心、活动中心等全方位的配套设施,城市老人可以从村里租到农具、农田等,种菜、种花、养鸡,城里的老年大学在村里办分校……这样,老人们不仅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农村老人思想的改变,推动农村的发展。而其中所用的大部分资金,则由企业投入。

  “我要像儿子回报父母一样来回报农村,带领乡亲共同致富。”赵其法说。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新·特别报道2 A0004 我有一个新农村之梦 2007-7-24 48257178002CE17348257320004573F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