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6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余杭南湖考古
出土近300件文物
· 一场风雨过后
西湖树木很受伤
· 月底前都是酷热天
· 考场上领到驾驶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余杭南湖考古
出土近300件文物

■本报通讯员 陆文华 本报记者 杨晓政
  ■本报通讯员 陆文华

  本报记者    杨晓政

  

  本报讯 从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时代开始,杭州先民可能就在南湖水域划着船,撑着竹排采摘菱角,并懂得用灵芝补身子,还在古河道边密密麻麻地筑起木桩,兴修水利设施进行抗洪。

  记者昨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历时9个多月的余杭南湖考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出土各类完整及可复原的文物近300件。

  水域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南湖位于余杭区余杭镇西南部,历史上长期属于泄洪、滞洪区,大面积的古河床沙土内,沉积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物。“南湖沙层就像一个聚宝盆,很多文物夹杂埋藏在4米厚的沙层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湖项目负责人赵晔说。考古队赴各个采沙点,现场收集到大批文物。

  赵晔介绍,出土的陶器有鼎、罐、壶、盆等;石器有锛、镞、镰、戈等;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木器,有桨、锥、陀螺、木屐等;骨角器包括祖形器、镞、锥等;铜器有锸、铚、斤、矛等。还出土了鹿、牛、猪、狗等动物骨骼,柿子、菱角和灵芝等植物遗存。

  赵晔说,在2500平方米发掘区,出土文物的时间跨度从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一直延续到商周、战国和汉代。此外,古河道内收集到的文物时间跨度更长,从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一直延绵到唐宋。

  一件马桥文化时期完整的竹排,长2.8米,宽0.6米,用5道竹篾紧紧编起来,表明当时余杭先民经常在南湖上活动;那些出土的菱角、灵芝、柿子等,反映出南湖一带拥有丰富的食物来源,说明当时人类养殖或利用了这类动植物,对研究古人类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提供了实物史料;一件祖形器长约20厘米,直径近2厘米,采用一种动物角磨制而成,至今泛着神秘的光泽……

  另外,南湖沙塘深层缺氧和潜水环境,保存了大量完整的木器,“出土木器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在史前遗址中十分少见。”专家说,像装有石锛的木柄、剑形器等器物都极为罕见,可谓精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6 余杭南湖考古
出土近300件文物
■本报通讯员 陆文华 本报记者 杨晓政 2007-7-24 48257178002CE173482573210044783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