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6版:光辉岁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怒海惊涛竞风流
· 》》》》》 记者亲历
· 他们个个是海中蛟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怒海惊涛竞风流
本报记者走进东海舰队某工程船大队
本报记者 陈进红 徐健 通讯员 侯瑞 朱治水 摄影 唐光峰
  在人民海军东海舰队的行列中,有这样一支部队——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祖国的万里海疆、河道港口,炸除一个个险滩暗礁,开辟一条条黄金水道,建成一座座优良码头,用青春、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在国防工程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铸造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他们就是被誉为“东海愚公”的东海舰队某工程船大队。在大暑之日,我们走进了这支光荣的部队,跟随战士们在酷暑之下一起“登天入海”。

  

  

  桩塔架上抖威风

  7月23日,大暑。宁波北仑军港。在一年节气中最热的一天,我们开始了一天的海军亲历生活。

  从半山坡的营房下来,远远地就看到海边桩塔高大的身影。工程船大队政治处主任陶秋华笑着对我们说:“你们不是要问海上工程兵什么活最累吗?喏,就是他们。”说着指向了远处的打桩船。

  海军打桩船是建造码头、从事打机桩的施工船。高大的桩塔竖起来有近20层楼高,在上面工作的战士就成为了海上“地位”最高的兵。站在船舷往上仰望,刺眼的阳光直射眼睛,几十米高的桩架相当于十几层楼的高度,战士们必须爬到这高得让人头昏目眩的桩架上去作业,危险性可想而知。

  “别说爬到塔顶去干活,单单是能站住脚跟已算是勇敢万分了。”有人说打桩船的官兵挺“牛”,这“牛”气可不是“吹”出来的,“是英雄是好汉,爬爬桩架比比看。”看着高高的桩架,我们心里涌起了一股冲劲,“好,我们比比身手。”可刚爬到桩塔的四分之一处,就已经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再往下望去,激荡的海水更让人头晕目眩。下来时,已经是两腿发软。围拢在下面的官兵们笑了,“这可不是人人都能爬的,有时,一天之内,我们要在垂直九十度的桩塔上爬上爬下十几趟,细算起来相当于爬了一次泰山。”

  工作靠的不仅是体力和胆量,更重要的还是要用脑子。打桩区队长吴成银就是凭着艺高拿了一个二等功。部队的一艘打桩船因机器自身限制只能打50多米深的桩,但在施工作业中会碰到超长桩。利用现有的装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吴成银动起了脑筋。他利用潮汐的起落来克服距离的问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打桩深度。在各岗位通力协作下,50多米的打桩船创下了61米桩的纪录。

  “在部队里靠实干就有收获,我这么年轻,只要多吃苦,多学习,肯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当兵15年,我一直保持这个思想,从不敢松懈。我是中队里第一个士官学校毕业来到打桩部队的,我们的部队虽然没有炮火和硝烟,但是是一支特殊战斗部队。或许,当兵的身体里总有一股奔腾的血液,我感到越来越重的压力和责任。”

  在船舱内,我们看到了这支部队在国家建设上写下的辉煌业绩:秦山核电站打桩432根;大榭大桥打桩285根;大榭万吨码头打桩417根……

  “龙宫”之中显神威

  在海滩上,我们看到一群“怪人”,身穿密不透风的潜水服、胸挂铅块、两脚踏着铁鞋在练行走,这正是在训练的潜水兵们。

  5公里长跑、负重杠铃下蹲、俯卧撑、仰卧起坐……这都是最基本的锻炼项目。除了这些,还有特殊的训练科目。那就是身穿密不透风的潜水服、胸挂30公斤重的铅块、两脚蹬着重达30多斤的铜鞋,全身负重80多公斤,全副武装地按照深潜的标准在陆地上练行走,这是他们的必修课。穿着笨重的潜水服,身体重心都有点失调,不要说行走,就是简单地挪动几步,也得使出浑身力气。训练后,潜水员们的汗水浸透了衣衫,一个个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潜水兵吴福广告诉我们,潜水员工作在茫茫的大海几十米深的水下。由于水下阻力大,加上暗潮、涌浪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潜水员在水下作业,往往比在陆地上完成同样的工作要多消耗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体力。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潜水员,除了应该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还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

  这些勇闯“龙宫”的勇士们很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潜水中队副中队长冯信东在探摸涵管时,突然感到身上隐隐发凉,从上身一直通到脚底,他遇到了最不愿意碰到的事——潜水衣被划破了。海水在倒灌,并很快涨到了腰部。由于水压太大,岸上人员多次试图用系在他腰间的保险绳把他拉出水面,但都无法奏效。此时的冯信东清醒地意识到,依靠浮力已无法使自己上浮,求生的本能促使他拖着74公斤重的潜水衣和几十公斤重的海水,摸着石壁奋力往上爬。抓住了一根杆子,又绕过一道钢筋……十几分钟后,他看到头顶上有了亮光。“有救了”,冯信东终于看到了生还的希望,他拼尽最后的气力爬出了水面。等战友们把他抬上岸来,拧开头盔一看,海水已淹没到了脖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光辉岁月特别报道 A0016 怒海惊涛竞风流 本报记者 陈进红 徐健 通讯员 侯瑞 朱治水 摄影 唐光峰 2007-7-25 钱江晚报a00162007-07-2500005;48257178002CE17348257322002F83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