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革命老妈妈,一路走好
· 手拉手同游大竹海
· 避风良港“肠梗阻”
· 抢劫15万元
15分钟落网
· 七天夏令营
我是一个兵
· “明星犬”
坐飞机意外死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英雄母亲范冬兰走完红色人生
革命老妈妈,一路走好
■本报通讯员 王晟 林小勇
  本报讯 “革命老妈妈”范冬兰7月22日在泰顺县罗阳镇敬老院病逝,享年91岁。7月23日下午,泰顺举行了“革命老妈妈”遗体告别仪式。

  为了革命牺牲丈夫儿女

  范冬兰,泰顺县洲岭乡棋盘丘村人,是我省早期革命者之一,1932年与新婚丈夫潘世龙一起参加革命,在泰顺东区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其时范冬兰的长女刚刚满月,嗷嗷待哺的孩子饿得面黄肌瘦,但她将自己不多的乳汁喂给了一名重伤员,挽救了这名伤员的生命。

  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里,范冬兰在家里办农民夜校,向青年们传递革命真理,拖着虚弱的身子四处奔波动员老乡送子参军。

  往来于农村和红军驻地间的范冬兰,无暇顾及家庭与孩子。1935年,幼女岩花因为长期饥饿,病死在她的怀里。

  1936年冬,在一次反围剿战斗中,随游击队撤离的小儿子潘仕业由于被敌人放火烧山的烟雾熏得发出哭声,为防暴露游击队员藏身地点,范冬兰含泪将儿子闷死了。

  在这个冬天,由于叛徒的出卖,范冬兰与丈夫双双落入敌人手中,丈夫英勇就义,而她腹中的胎儿也因敌人的严刑拷打早产夭折。遍体鳞伤的她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伤痛下卧床数年不能行动。

  时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的刘英得知范冬兰的事迹后非常感动,特意送给她一张自己的相片留作纪念,并题赠“中华女性之骄傲”。

  安于清贫七旬领养孤儿

  解放后,范冬兰作为“革命牺牲军人家属”生活在泰顺县罗阳镇。直到50岁那年,她才回到老家,在偏远山村过清贫日子。由于记挂着丈夫诀别时“养好革命后代,将未竟的事业继承下去”的叮嘱,范冬兰总想领养个孩子。在她77岁时,一个3岁孤儿潘杰成了她的“儿子”。年迈的范冬兰自己都需要别人照料,可现在她却要抚养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她的艰辛可想而知。夏天,怕小潘杰生痱子,范冬兰每天给他洗澡,换衣服,晚上更得一直摇着蒲扇驱蚊。冬夜,她担心小潘杰踢开被子着凉,常常半夜起身为他掖被子。十年里,为了养育潘杰,范冬兰上山放羊磕掉过门牙;80岁高龄还在雨季里背孩子绕过塌方路段。

  她有1000多名“儿女”

  范冬兰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并没有被人们忘记。晚年的她不仅享受到革命烈士家属抚恤金,住房、医药费、定期补助标准等问题也在政府的帮助下得以解决。1996年她作为全省的10位“老功臣”之一到杭州参加座谈会,1000多名团员青年认她为“母亲”,并集体设立了“范冬兰基金会”。此后这些“儿女”两度将范冬兰接到杭州,陪她游览,检查身体,还定期寄钱给她,尽心帮助“英雄母亲”安度晚年。

  2004年,范冬兰带着泰顺县民政局发放的8000元补助,住进了罗阳镇老人公寓,衣食无忧直至去世。

  而她一直关爱的养子潘杰则受资助到平阳武术学校就学,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13 革命老妈妈,一路走好 ■本报通讯员 王晟 林小勇 2007-7-25 钱江晚报a00132007-07-2500023;0AC374CEC315053748257322004F160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