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光辉岁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3000幅图片记录“铁军”
· 红军团史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000幅图片记录“铁军”
——本报记者和杭州老摄影家赴红军团浙东“海训”基地采风纪实
本报记者 裘志伟 汪起腾 本报通讯员 陶玉其 周海波 摄影报道
  大伏天,本报摄影记者和省内20多位著名摄影家,走进顶着高温,正在浙东某海域进行“海训”的驻浙某部红军团,亲历铁军生活,并为他们一一留下珍贵的图片,作为“八一”节的礼物。

  热沙烤出官兵脚板串串水泡

  7月20日上午10时,当我们一踩入浙东某海岛野战训练沙滩,一股令人晕眩的热浪就扑面而来,汗水霎时涔涔而下。而此时,我们的红军团战士正在这超过40摄氏度的滚烫干沙上,摔打滚爬、虎跃龙腾,已连续暴晒苦练了3个多小时。

  为了抵御当头烈日,所有官兵都身着长衣长裤,但高温逼出的汗流,使战士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记者发现,他们衣背裤腰等处,都已结起了白花花的汗渍盐霜。宣传干事蒋小毛说:战士们以多饮水对付多汗流,每人每天平均喝水超过15斤。

  除了流汗,战士脚板也经受了热沙考验。被大太阳暴晒滚烫的沙温,穿透球鞋底,将不少战士的脚掌,烤出了一串串水泡,让老摄影家们怜惜不已。

  10时半光景,一辆辆水陆两栖装甲车从大海隆隆驶来,煞是威风。车到人前,跳出一个个湿漉漉的战士,脸上布满了汗水。连长疏大雄心疼地告诉记者:装甲车就像个不通风的大铁罐,温度高达近60度,但战士们从来没有叫一声苦。“为啥练兵偏要选在最热的三伏天?”面对老摄影家们的疑问,红军团团长陈金中郑重地表示:“在高温酷暑下,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更能磨练我们的战斗意志。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不但要有高科技知识,更需要我们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只有通过平时多流汗,才能提高打赢的能力。”

  被感动的摄影家们纷纷“出手”,摄取红军团勇士们海训中的精彩瞬间……

  为每位官兵留下“海训”英姿

  为了苦练精兵,不少官兵已几年没回家,正所谓“思乡情更切”、“家书抵万金”。我们提出为全团官兵免费拍照,现场冲印,当即受到了战士们的欢迎,于是,杭州市老摄影家联谊会和杭州摄影俱乐部的20多位老摄影家,一个个顶着烈日,拿着“长枪短炮”,穿梭在“海训”的战士中间。这边连队来张《全家福》,那儿全班在拍集体照,更多的是战士肩背钢枪,海边站岗的单人照。

  为了让战士当场拿到自己的照片,杭州摄影俱乐部的顾益民,专门从车上搬下大型彩色打印设备,霎时,一张张英姿勃发、健壮黝黑的大幅战士照片,即刻从彩打机里“吐”了出来,引起了围观战士一片惊喜声:“这么快,比照相馆里印出来还清爽!”来自永康市方岩镇的一级士官程锦飞,捧着刚出炉的三张照片爱不释手,“两年没有回家了,特想女朋友。这次正好把这照片寄给她。”旁边三年没有回家的6连1排2班战士吴汪洋接上话茬:一直想去照相馆拍张照片寄给父母,苦于抽不出时间,这次拍的照片正好遂了心愿,作为“八一”节送给老家亲人最好的礼物。在现场,嘉斯蒙实业有限公司还将刚刚研制出来,灯光射程达1.5公里的4台手电筒,赠送给了红军团。原新华社摄影记者徐邦和原杭州日报摄影组长查淼顺,将他们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拍摄的前南斯拉夫铁托总统参观硬骨头六连的珍贵大幅老照片,送给了战士们。

  捧着摄影家们此行的近3000幅佳作,看着战士们满足的笑容,一同前往的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吴品禾十分感慨地:还记得2006年春节,也是钱江晚报记者和我们联手,前往省级贫困乡——淳安县宋村乡硖石村,为100余户村民逐户义务拍摄《全家福》。此次,此次,我们又来到英雄的“铁军”中间。这些来自一线的图片,最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光辉岁月特别报道 A0010 3000幅图片记录“铁军” 本报记者 裘志伟 汪起腾 本报通讯员 陶玉其 周海波 摄影报道 2007-7-26 钱江晚报a00102007-07-2600016;48257178002CE1734825732200188A6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