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14年漂泊商海,
浙京排练场回归文化怀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4年漂泊商海,
浙京排练场回归文化怀抱

  上世纪90年代初,省属剧团中唯一拥有剧场的浙江京剧团出租剧场,京剧排练场于是成为某证券公司的场地,这在当年浙江文艺界不少人心中引起了一场不小的“地震”。如今,在商海漂泊多年的剧场又重回艺术的怀抱,浙京人将利用这块风水宝地大展文化的宏图。

  本报讯 今年5月8日,对于浙江京剧团来说,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天,该团租给某证券公司的场地——1600平方米的排练场——租期已满,整整14年后,浙京人决定不再出租,让这块场地回归文化的怀抱。

  浙江京剧团位于杭州莫干山路上,14年前,由于剧团运作不佳,而当年的股票行情又红火,所以团里决定,把1600平方米的排练场划出一大块,租给一家证券公司作营业所。伴随着剧场的出租,在文艺界内引起了一场“地震”,社会上争议也很大。当年的情景,令浙京的老演员记忆犹新。

  当年剧场出租

  文化人心情复杂

  记者昨天采访了浙京的演员、青衣王小军,她是当年出租场地事件的见证者,王小军说:“剧场出租时心情很复杂,当时我们每周在这里进行周末演出,上演传统老戏,持续了一段时间。剧场出租后,人们一进大门,看到的却是证券公司的招牌,这里成了股民的天下,停满了自行车。但当时传统艺术很不景气,戏曲演员的收入很低,文艺界因此兴起了所谓搞三产‘以副养文’,出租剧场也是适应了当时情况的。”

  大部分人都和王小军一样,虽然无奈,却也理解剧团当时的做法。当年的老生演员赵东海说:“当年省属剧团都羡慕我们有一个剧场,剧场出租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戏没得演了。不过,回头想想也对,确实是无奈之举,你想啊,90万元一年的租费,我们的经济收入一半靠它了。再说,我们虽然搞周末演出,但要长期坚持下去很难,因为市场不允许。”武生蒋庆华也说:“剧场出租时我们演员的心情不好受,但也理解。当时我们拿的是差额工资,也就是说,我们一个月只能拿到百分之六十的工资,还有百分之四十靠我们自己演出挣,这就太难了,日子没法过。”

  让文化生钱

  收回的剧场要派大用场

  如今,作为国之瑰宝的京剧艺术在浙京人的不懈努力下,正在焕发着新的生机,那么收回的剧场又将派何用场呢?

  关心京剧的人都知道两年前浙京将他们院里的排练厅改建成了一个仅能容纳100名观众的黑匣子小剧场。就是这个小剧场,浙京排了一出《红拂》,投入20万元,一年下来演了100场,净赚114万元。

  尝到甜头后,浙京人便决定把收回的浙京剧场改造一下,让它恢复原来的艺术功能。昨天,团长翁国生对记者说,剧场今年5月收回后,他们团部领导就一致决定将这个原来可容纳800张座位的老剧场改造成一个300张座位的中剧场,并将于今年10月动工改建。

  翁国生说,现在每个剧团都有自己的剧场,就看怎么经营了。他不久前随文化厅组织的有关人员去英国考察,发现那里的中小剧场演出最能赚钱,这是因为它的平民化特点和实验性剧目。受到启发后,他们就设想着要把黑匣子剧场和收回后的老剧场变成两个风格不同的中小实验剧场。他们的一个超前想法就是,把这个中剧场改造成一个具有古典氛围的剧场,今年在里面首先上演京剧《聊斋·诱惑》,目前正在创作剧本。

  对这个中剧场的未来想法,浙京人希望在这座失而复得的剧场内,能够为本团的青年演员创建一个更宽广的表演空间,为剧团的主创人员铺开一个更精彩的展示平台;他们的目标是,把它打造成如上海安福路话剧团艺术中心小剧场那样知名的地方,也就是说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杭州莫干山路上有个中剧场,这里会是一个很好的观剧天地,会不停地有好看的京剧上演。

  本报记者 丰峰    本版摄影 周广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14年漂泊商海,
浙京排练场回归文化怀抱
2007-7-27 钱江晚报d00012007-07-2700020;48257178002CE17348257324001A773F[A1-丰峰≈B1-方时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