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婷
周二,近一年未见的朋友相约。记起第一次相识是在去年10月的上海,那一刻她们正在为新护肤品牌打入中国市场努力,而这一次,水到渠成,品牌已在全国几个大城市全面开花。
这是一对年轻的温州夫妇,女孩在英国呆了八年,从留学到工作,而就在她辞去国外的职务回国发展时,她也“顺道”带回了给她自己带来最大变化的护肤品牌。“我的皮肤容易敏感,大部分知名品牌都试过,最终发现,这个希腊品牌是最适合我的。”与不少留洋派归国仅仅带回一种生活方式、以微小的半径辐射周围不同,她尝试与希腊品牌方联系,最终获得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权利。
这种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洋务”派采用,另一做红酒生意的朋友曾经是地道的法国留学生,也是在读书期间结识了多位红酒商人和庄园主,如今这个看似规模不大的企业却有着强大的法国合伙人支持。
一个法国包具品牌的中方负责人是一位能说流利法语的女士,而这个结缘也是同样的理由:“洋务派”的优势。
不过与完全商业化经营的大型奢侈品集团不同的是,这些由留洋者带回的品牌多半显得小众。大型奢侈品集团拥有的品牌以利润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为他们不得不让股东们看见成效,所以全面铺入时都会以总部直接运营的模式控制。但国外不少小众或专业的品牌大多数还处于家族企业的掌控中,经济实力有限是其一,而品牌的针对性也证实了它没必要在短时间全面渗透。
杭州人小董给一个意大利制鞋品牌负责市场开发,在杭州店逐渐成熟后,上海店也已经正式运营,在他看来,这个高端市场确实需要长时间培育,因为目标客户的群体极为稀少,这也不是靠资金砸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与已经彻底商业化的大牌不同,这些通过“媒介”进入市场的小众或专业品牌个性更鲜明,也获得不少新兴中高端消费群体的青睐。这些少数的留洋者才是给市场带来时尚多样化局面的关键,来满足如今国内越来越有个性需求的消费群体,或者换一个角度看:他们凭借自己的偏好,在把此作为收益的同时,在人群中寻找时尚的认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