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2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桥面上翘隆起
原来遇高温胀裂
· 吴东昌 守望西部的日子
· 从战士到“骑士”
老兵“八一”献厚礼
· 油罐车起火 消防员排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吴东昌 守望西部的日子
■本报记者 陆毅 本报通讯员 屈庆华 童淑娟
  ■本报记者 陆毅

  本报通讯员 屈庆华 童淑娟

  

  本报讯 “我爱这里的山,我爱这里的水,我还要继续留在这里。”昨天,远在四川的丽水小伙吴东昌在电话中这样告诉记者。吴东昌2006年毕业于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当年便加入了我省西部青年志愿者计划,现服务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不久前,他还获得了“浙江省两项计划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一年的服务时间到期后,他又申请参加了2007年度的服务工作,留在了西部。

  ◆毕业之际走向西部

  吴东昌与西部的第一次接触,是高中时的一次旅游。

  2000年暑假,吴东昌与几位同学结伴来到四川阿坝州和凉山州,秀美的山水让他们大开眼界,然而走进当地农村时,他们惊呆了。很多人家的房子的墙壁是泥巴做的,屋顶上是茅草。大人外出谋生,小孩子上不起学,穿不上衣服……

  回来的路上,吴东昌一直在想: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这个问题在他即将从浙江海洋学院毕业的时候,找到了答案。当2006年3月看到学校挂出的“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等标语时,吴东昌毅然报名参加了“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

  2006年6月,很有希望在实习单位转正的吴东昌突然向单位提出了辞职。当时单位同事感到疑惑不解,当吴东昌告诉他们获选参加西部计划时,平时要求严格的老总向吴东昌竖起了大拇指:“年轻人,我打心眼里佩服你!期满后,如果你还愿意回来,我们这里的大门仍然向你敞开!”

  ◆“你是好娃娃”

  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吴东昌被分到了成都市的青白江区。

  2006年,青白江区碰上了罕见的旱灾。那段时间,吴东昌和志愿者经常下乡调研,熟悉情况,收集信息资料。

  一次,吴东昌下乡走访,在路上偶然碰到了范大娘。大娘是清泉镇西平村人,已经77岁了,老伴早逝,家里只有一个残疾的儿子,生活不能自理。今年好不容易种了点庄稼,却偏偏又碰上了旱灾。

  山坡上,大娘的家是两间茅草屋,一间是卧室,对门的墙角摆着两张破床,另一间堆了些许杂物,只在墙角搭了个灶,上面是一口缺了边的锅。吴东昌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掏出了口袋里留的50元钱塞给大娘,然后拉了一把另一名志愿者,头也没敢回地走了。

  回来后,吴东昌立即把情况反映给民政部门,为老人和她的残疾儿子申请低保。西平村委还组织修缮了大娘的房子。之后吴东昌和其他志愿者每月都会去看大娘,带去大米、油、肉、衣物。每次大娘都要拉着志愿者在她家吃饭,总是在嘴边重复地说吴东昌他们是“好娃娃”。

  从那之后,吴东昌和其他志愿者到处去联系社会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助困活动,尽量去帮助更多像范大娘一样的人。

  ◆帮助那里的孩子不遗余力

  青白江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大量存在。

  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吴东昌先后组织了5次针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的走访行动,共走访了留守儿童500多名,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档案300多个。他从2006年10月份到今年4月份,还向当地团市委推荐了100多名贫困儿童接受国家的困难补助。

  作为一名志愿者,吴东昌走在西部的土地上,他不知道在这西部的热土上,到底能做到什么,只希望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能够唤起更多人的目光关注西部,只愿更多人的爱来呵护西部的老人,西部的娃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12 吴东昌 守望西部的日子 ■本报记者 陆毅 本报通讯员 屈庆华 童淑娟 2007-8-2 48257178002CE17348257327003ECAA4[B1-叶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