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靠彩铃一夜致富
此路不通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靠彩铃一夜致富
此路不通了

网络歌手面临转型,传统唱片可能复苏
  本报讯 “以前,我们把制作的彩铃音乐卖给SP公司,每个月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很稳定。可是现在,我们的日子比以前难过多了,SP都不愿意来买我们的歌了,我们只能靠接一些广告歌、游戏音乐的单子。我们俩的收入一下子降了有一半。”

  在北京开着一家音乐工作室的张磊磊,昨天向记者透露自己的处境。今年,在彩铃业务被通信运营商收归总公司之后,地方上的不少彩铃SP公司纷纷倒闭,使很多依附于彩铃产业的网络音乐个体户纷纷另找出路。而普通人依靠唱红网络歌曲来出名赚大钱的梦想,也一下子变得遥远了。

  

  网络音乐个体户:我的彩铃没人要了

  张磊磊就是另找出路者中典型的一个。在通信公司做技术的他,2003年与自己的一个天津音乐学院的同学,在中央音乐学院附近合办了一个工作室,一人管创作,一人专职销售。他们是标准的自由职业者,自己创作完歌曲,就近找些音乐学院的学生来唱,然后卖给很多SP公司,大都是网上交易,甚至都不见面。他们与全国10多个SP有长期业务关系,覆盖了20多个省份。几年下来,他们的歌也红了几首,如《女人都喜欢表演》、《日思夜想》等。但是转眼间,SP都倒闭了,他们的收入支柱没有了,不得不转行。张磊磊选择了跳槽,到杭州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工作。

  像张磊磊这样的音乐工作室还可以改行做别的,但是更多的网络歌手对于走红后以此为生的梦想,很可能就此变得遥远。

  

  彩铃产业链剧变,SP即将消亡

  带来这一变化的,是运营商政策调整后彩铃产业链的剧变。在原来的彩铃产业链中,包括唱片公司、个体音乐工作室在内的CP(内容供应商)把自己制作的歌曲卖给SP(服务供应商),然后SP再与通信运营商签约、分成。但是,从今年3月开始,为了保护音乐版权,国内的通信运营商开始把收歌、签约的权力从各省分公司回收到全国总公司,并规定同一首歌只能签一次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女多嫁”。这样一来,地方大量的SP业务也就难以为继。

  国内最大彩铃SP之一——掌上灵通公司彩铃业务部经理陈俊杰告诉记者,和前几年相比,现在彩铃业务下降得很厉害,人员也大幅度减少。“现在的SP已经没有了推广的积极性了,有的转向CP,或慢慢淡出历史的舞台。现在业务方向也发生了改变,彩铃基本上放弃,主要转向传媒行业。小的CP会死得更快,且很难寻求出路,使得自由职业者们已没有机会。”

  原来在“掌上灵通”工作的张磊,现在已经跳槽到彩铃推广公司了,他说:“如果目前的情况继续下去,可以说SP将会消亡,这个产业链里只剩下唱片公司和运营商两个环节。”

  

  靠彩铃难成名,传统唱片业将复苏

  对于网络音乐人来说,当梦想的大门骤然关闭,到哪里去寻找出路?

  虽然现在市场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张彭表示自己还是会继续努力地做音乐,并且希望有一天能够在音乐方面出人头地。跟之前不同的是现在的张彭更理性一些,他会选择一些专业的公司为自己做推广工作,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自己推广。

  在网络音乐人愁眉苦脸的时候,传统唱片行业人倒开始乐了。“原来想成明星有多种选择,可以出唱片,还可以通过彩铃赚钱。现在彩铃这条路走不通了,只能出唱片。”张磊说,“音乐爱好者们本来可以卖给SP,使歌曲得到推广,但现在SP行业有变,且不会花费大力气去推广。自己跟无线运营商谈判几乎不可能,浇灭了很多想成明星人的愿望。现在火起来的彩铃,一定是唱片公司歌手的歌曲。这样一来,传统唱片行业通过彩铃来赚钱的渠道就大大拓宽了。”

  而张磊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他正在考虑以后专门把歌卖给唱片公司,变成传统CD上架销售。更多的人才向唱片行业聚拢,这或许是低迷多年的唱片业复苏的一个福音。

  本报实习生 徐娇 本报记者 屠晨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靠彩铃一夜致富
此路不通了
2007-8-3 48257178002CE1734825732B00324C16[A1-屠晨昕≈A4-实习生45≈B1-杨霞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