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1版:每日新闻·理财
3  4  
PDF 版
· 理财产品悄然谋变
· 嘉禾万能险免保单管理费
· 平安首家获批车险电话投保
· 小私业主
适宜买哪些保险
· 多数基民青睐红利再投资
· 新款理财产品明上市
预期年收益高达14%
· 人保财险推出电子保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8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利息税降低在即
理财产品悄然谋变
  本报讯 (本报记者 俞萍丽) 经过短时间的停顿和调整,眼下不少银行又推出了款式多样的理财产品。随着加息后投资者对理财收益预期提高,银行的理财产品格局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原先只要略高于存款利率就备受追捧的理财产品,已难以吸引老百姓,为在竞争中吸引更多投资者,最近新出的银行理财产品不约而同地提高了预期收益。

  加息免税,投资者预期看高

  “8月15日利息税就要降到5%了,与存款相比,原先设定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优势已不明显了,所以目前我们新设计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要比同档次存款利率高得多。”杭州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师介绍,“而之前,因理财产品能规避利息税,收益率只要比存款利率略高一点,就会吸引较多储户购买。”

  “选择理财产品关键是收益要高。”一位姓沈的储户面对银行理财产品推介时做出这样的回答。

  事实上,现在投资者不仅把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与银行存款比较,而且还会参考基金的收益。昨天,记者看到,在建行一家营业网点,一位储户在资料架上取下各种不同理财产品的宣传小册子后,便坐在一旁的休息区认真阅读和比较,上面有几个新发基金的产品介绍,当她看到大多基金产品许诺的预期收益可能高达百分之几十,而不是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能预期的个位数时,她对到期的一笔存款是买理财产品还是基金拿不定主意。的确,自去年以来,基金收益已压得银行理财产品难以抬头。很多铁杆的理财产品投资族已“倒戈”成为基民,而利息税大幅降低之后,银行理财产品与存款相比又丧失了一个比较优势,要想吸引客户,银行不得不提高收益率。

  固定收益型产品受冲击

  应该说,加息免税,目前银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受到的冲击最大。之前年收益率3.5%左右的理财产品就会受到追捧,但现在这个收益要想吸引客户已变得十分困难。尽管眼下一部分固定收益产品仍略有竞争力,其收益率仍在“双率”调整后的同期储蓄利率之上。如兴业银行“万利宝”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4.2%。但在加息预期背景下,这个收益率显然吸引力不大。

  杭州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个金部有关人士表示,随着央行加息,央行票据等收益水平也会提高,下期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肯定也会提高。但由于本次央行降低利息税幅度较大,相当于填补了储蓄与理财产品15%左右的收益差空间,因此新推出固定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升幅度,可能不及储蓄收益的提升幅度。

  银行系产品悄然谋变

  目前,一年期储蓄实际收益已达3.16%,银行系产品的优势已越来越小。在竞争激烈的理财市场,高预期收益的产品,将成为银行未来营销重点。

  据悉,自2004年以来,历次加息都催促银行系产品提高收益。据相关统计表明,本轮加息中第一次上调利率是2004年10月29日,将利率由1.98%提高到2.25%,同年底,广发、光大、华夏、中信等7家银行的29只理财产品中,其许诺的预期年收益率基本在2.5%到3.0%的区间,只有几只略微高于3.0%。

  但从2006年2次上调利率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开始“水涨船高”,出现了8.0%、10%这样的高收益产品。去年年底,某银行更推出一款预期收益高达25%的产品。今年以来,随着银行系产品投资范围的放宽,预期年收益突破10%已成为常态。

  在竞争压力之下,固定产品收益率或许吸引不了投资者,银行下阶段的营销重点可能更多地将转移到“打新股”、“基金组合”、“股票挂钩型”等预期高收益的产品上。“因为这样的产品收益设计空间更大”,我省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坦言。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理财 A0011 理财产品悄然谋变 2007-8-5 48257178002CE1734825732B0033F059[A1-俞萍丽≈B1-俞萍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