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8版:人物
3  4  
PDF 版
· 英格玛·伯格曼:魔灯熄灭 大师长眠
· 用哲学的镜头审视人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用哲学的镜头审视人心
  这种在舞台剧方面的扎实基础与功底,恐怕是世界其他任何一个电影导演都不具备的,他们在对戏剧与文学的理解方面,特别是对演员的训练方面,没有谁能够望其项背。

  伯格曼一生拍了50多部电影,用极具原创性的电影技法、极端严肃的剧本探讨爱、性、死亡和疯狂、惩罚等主题,他的影片中充满令人震撼的画面(尤其是极富表现力的脸),只是偶尔才会闪现一点幽默笔触。

  “他是最伟大的电影大师之一,是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之一。他向世人证明了电影可以是种艺术。”英国电影协会旗下杂志《视觉与声音》编辑尼克·詹姆斯表示,“当今电影的价值取向娱乐盛于艺术,如果能有更多的电影人像伯格曼一样注重电影的艺术价值就好了。”

  1942年,伯格曼被瑞典一家制片公司雇用,进入剧本部门工作,担任助理编剧。1944年,他的第一个剧本被拍成长片《折磨》,获得了1946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等多个奖项。很快,伯格曼就以每年两部电影的速度工作着。

  1955年,伯格曼凭《夏夜的微笑》首次获得国际声誉。两年后拍摄的《第七封印》包含了电影史上最著名的场景——一个思考生命意义的骑士和身披黑袍的死神在海边下棋。紧接《第七封印》的是《野草莓》,短短90分钟里,一个年迈教授开车去领奖的旅途被极端超现实的梦境点缀,使得《野草莓》成为伯格曼作品中最具“可看性”的一部。1960年,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处女泉》探讨了罪恶和宽恕的宗教主题。

  1961年到1963年 伯格曼先后拍摄了“沉默三部曲”的《犹在镜中》、《冬日之光》和《沉默》。继而,关于惩罚和精神解剖的主题给伯格曼带来了更广阔的观众群,在1966年的《假面》中,他让一个女演员和女护士的身份开始重合,1973年的《婚姻场景》本来是一套6集的电视系列剧,后来发行了电影版。次年他在《魔笛》中展现了自己少见的轻松一面,该片基本不离莫扎特原作歌剧的精髓。1978年的《秋天奏鸣曲》照例很痛苦,主人公是一位钢琴师的两个女儿,一个身体残疾,另一个陷入孩子溺死的悲伤中不能自拔。

  1982年,伯格曼完成了自传性的电视电影《芬妮与亚历山大》,在长达5小时的时间里充分展现了童年经历对他的深刻影响。《芬妮与亚历山大》拍完之后,伯格曼宣布息影,不再涉足电影界。许多人认为那时已经65岁的他一定就此退休了。但是,他只是从电影界退居到电视剧的领域,并且重返舞台剧领域罢了。打那以后,他一直生活在一个僻静的法罗岛上,过着更为隐居式的生活。

  2002年秋天,84岁的伯格曼复出,开始拍摄最后一部作品《萨拉班》,这部120分钟的电视电影是《婚姻场景》的“续集”。已经打定主意退休的伯格曼在他很少举行的记者发布会上说,他写这个故事是因为心里“怀上了一出戏”。

  2004年 伯格曼在接受瑞典电视台SVT采访的时候说:“我不经常看我自己的电影,看的时候总是战战兢兢,随时会哭出来,感觉很可怜。”被无数影迷奉为神的伯格曼,就是这样始终被童年的阴影笼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物 C0008 用哲学的镜头审视人心 2007-8-6 钱江晚报c00082007-08-06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