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4版:科教·大讲堂
3  4  
PDF 版
· 李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 现场互动
· 精彩语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李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本报通讯员 陈翔 本报实习生 董志强 本报记者 王蕊 整理 本报通讯员 周广利 摄
  今年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的第二年,我想讲述一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后的情况,使大家对此能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在2005年之前,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这就意味着在制定汇率的时候要考虑到外汇市场的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即人民币汇率随供求的变化而变化,但并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加以管理。

  2001年以来,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不断地要求人民币升值。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题为《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威胁论的升值》的文章,较早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问题。该文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造成中国出口货物价格便宜,增强了中国商品的竞争力。2003年的6月和9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先后表示希望人民币汇率更有弹性。2003年6月,美国由80多个贸易协会组成的“健全美元联盟”要求美国政府动用301条款,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2005年4月,美国两名参议员提出《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否则对中国输美商品要加征27.5%的关税。

  美国是中国很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存在着顺差,这个顺差弥补了中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如果美国真对中国进行报复,将对中国的外贸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于美国政府提出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要用智慧去解决。2004年12月,国务院举行了一个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咨询会,我在会上表达了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看法。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我认为,即使从市场标准衡量,人民币汇率未必低估。

  日、美很多经济学家都说人民币汇率低估了,中国不少经济学家也说低估了,主要有两个理由:其一,以美元为基础货币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远低于市场汇率;其二,我国的国际收支连年顺差。

  所谓的购买力就是一个单位货币能买多少商品,如果一元人民币买的商品多,购买力就强,反之就弱。现在美元跟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是多少?根据世界银行1999年的估计,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大概是¥1.5:$1。我2002年到美国访问的时候,曾根据洛杉矶的价格和北京的价格计算了一下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得出的结果大概是¥2.5:$1。由于2002年以来,中国物价水平的上升快于美国,如果从现在来估计,应该是¥3:$1左右。但是当时在外汇市场上8.2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这样看来,人民币汇率不是被低估了吗?

  应该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货币的汇率从来都是大幅度高于购买力平价的。发展中国家的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比的平均数是3至4倍。另外,货币的汇率取决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直接投资,而货币的购买力只影响国际贸易。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购买力平价不能够作为判断汇率高估或低估的标准。

  再分析第二个理由。确实,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增加,即本国货币要求增加,从而促使本国货币汇率升值。人们正是据此认为,中国那么多年都是顺差,汇率却没有相应升值,所以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但是,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要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

  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我们的企业得到外汇收入后,只留下一定比例的外汇,当时这个比例规定为30%,剩下70%必须卖给外汇银行,这意味着结汇是强制的。在强制结汇制的条件下,中国市场上外汇的供给很充分。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不能随便用人民币购买外汇,外汇需求却受到了限制。这样看来,我们的供求机制被扭曲了,造成了人民币供不应求,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如果完全放宽外汇供给的强制和对外汇需求的限制,我国未必会有国际收支顺差。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

  任何经济决策都有利有弊,权衡利弊,人为决定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下策,因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将产生不利影响。

  第一,升值将使我国的进口增加,而出口会减少。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下降,就业形势将会恶化。打个比方,假定中国商品的生产成本是8元人民币,在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情况下,出口到国外就卖1美元。如果人民币升值,4元人民币就兑换1美元,出口商品价格就要2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大都是日用消费品,技术含量低,并不是发达国家不得不买的,你的商品贵了,他们可以从别的发展中国家进口,中国的出口就会减少。相反,外国商品卖到中国来就便宜了,中国的进口就会增加。根据我的了解,我国许多出口商品的利润是很低的,甚至是靠出口退税来维持。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商品出口难度将大大增加。

  第二,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加剧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经常项目逆差的压力,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根据我国政府的承诺,在未来几年,我国的关税将进一步下降,限额制将进一步放宽。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不升值都会有更多的外国商品进来,都有可能发生经常项目逆差——事实上在2004年我们经常项目就出现了逆差。如果人民币汇率再升

  值,就更加剧了这种情况。当然,人民币汇率升值也给我们带来利益。如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有利于消费者;我国用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交换到更多的外国商品,增加社会福利等。但是这些利益要加以客观认识。第一种获利是不失业的人的获利,如果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失业增多,对失业者来说,何来获利?

  调节人民币供求是上策

  第一,从短期来说,调节人民币供求是上策,调整人民币汇率是下策。人民币汇率有升值压力,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供不应求,我的建议就是应该调整人民币的供求,不要单纯提高汇率。当然,调整人民币的供求存在困难,原因是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太强烈。很多国际热钱进入中国,投资中国的房地产和股票,等待人民币汇率升值,期望从房地产、股票市场和人民币升值两方面获得双重收益。而调节人民币的供求,既可以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第二,处理外汇储备增加的问题比处理外汇储备流失的问题更容易。比如动用一部分的外汇储备建立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一方面,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大量进口这些战略物质储备,会导致人民币贬值,这样可以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战略物资储备。如果单纯让人民币汇率升值,一旦定值过高,就会造成外汇储备流失,处理起来就困难了。

  第三,从长期来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比单纯调整人民币汇率更重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迟早要走向市场化,在存在升值压力情况下完善这个机制能促进这个过程。如果单纯去调整人民币汇率的话,不但面临很大的风险,而且对制度的改革是没有意义。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我的建议是:改革强制结汇制;放宽人们购汇限制;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这样做的意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的供求机制。另外,即使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也应该由市场决定。

  两年改革的变化

  我国从2005年开始汇改,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

  第一,放宽了人们购汇的限制:将境外投资的试点从24个省市扩展到全国,将境外投资的额度从33亿美元增加到50亿美元;放宽个人购汇数量的限制;将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分局;允许国内金融机构投资境外的金融品种。第二,对强制结汇制进行改革:延长超限额外汇的结汇期限,增加企业保留外汇的比例,部分企业可以不用结汇。第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汇率浮动制度。第四,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

  人民币汇率的前景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产生实际上与中美贸易的情况相联系。包括美国经济学家在内的很多经济学家都指出,美国经常项目高额逆差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储蓄率太低,而不是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太多,不是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即使美国不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它也需要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为什么美国能够允许这个逆差长期存在,实际上它获得了贸易利益:在中国的出口贸易当中,超过55%的出口是外资企业,包括美国企业;中国廉价优质日用消费品压抑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增进了美国的社会福利;有助于美国调整产业结构和保持技术优势地位。

  为避免贸易摩擦的激化,我们应该在不影响我国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主动调整贸易顺差,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继续放宽对购汇和结汇的限制,藏外汇于民间之中;调整出口退税制度,取消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出口商品的退税;在相关地区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消除部分地区依靠压低民工的工资水平而实现出口的现象;动用外汇储备进口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战略资源。

  人民币对美元从长期来说是会升值的,但是,这种升值应该是逐步的,可控的,应该是在供求机制没有扭曲的条件下由市场决定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大讲堂 D0014 李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本报通讯员 陈翔 本报实习生 董志强 本报记者 王蕊 整理 本报通讯员 周广利 摄 2007-8-7 48257178002CE1734825732F00233CDE[A5-陈翔≈A5-董志强≈A1-王蕊≈B1-王蕊];钱江晚报d00142007-08-070003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