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创新创业”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走出大医院 下乡进社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招缓解看病难,我省万名医师——
走出大医院 下乡进社区
■本报通讯员 宋黎胜 本报实习生 俞帅清 本报记者 王蕊 文 本报通讯员 刘志岚 周广利 摄
  【核心提示】

  名医进社区,万名医师下基层,大医院带动协作医院,这是今年浙江缓解老百姓看病难出手的创新三招。

  近日,《浙江省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出台,在杭省级医院与杭州市区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达成对口支援协议,本月正式启动。

  浙江将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大中型医院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

  除了城市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力量外,早在2005年底,卫生部、浙江省卫生厅统一部署,全省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去年一年,全省有400名医生驻地基层坐诊看病,时间至少4个月,与医生评定高级职称挂钩,省级医院派出的全部是学科专家,他们被农民称为“省城专家”。

  大医院医生每周到社区坐班

  韦玲娇:孕产保健开讲喽

  很多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放心,宁可凌晨到大医院门口排长队,那么把大医院的医生请到社区来上班,怎么样?

  每个周五,省新华医院妇产科的韦玲娇都要到良诸镇勾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一天班,由她主讲的孕妇学校这一天准时开课。有几十位外来打工妹闻讯赶来听课、问诊。“在城里,生BB是家里头等大事,接受产前教育是非常普遍的。市区的各大医院都有孕妇学校,而乡镇医院要开设孕妇学校就有困难了,我们在勾庄办孕妇学校两年多,病房里平产率都高了很多。”

  韦玲娇告诉记者:“城北的出租房多,外来打工人员也多,不少打工妹为了省钱,根本没有孕检过,更不要说接受产前教育了,临盆就请个接生婆,出了意外都是要命的事情。”

  韦玲娇是专业助产士,在产科当班20多年,经验十分丰富。“有些准妈妈在怀孕之后知道不能吸烟,但对被动吸烟就没有防备,更有一些孕妇在一些商贸鞋城工作,那里的空气相对混浊,长时间呆着会造成胎儿畸形,如果孕妇能多了解一些妊娠知识,多向医生咨询,这样的悲剧就可以避免。”孕妇的健康涉及母子安危,当然,这样的悲剧,与产妇缺乏妊娠知识的渠道有关。

  

  【新闻同期声】

  “我们有五成以上病人来自农村,为了方便病人治疗与下级医院的‘技术求助’,2004年成立了社区工作办公室,专人负责这项工作。”省新华医院吴建民院长说,“2003年以来,我们以技术合作、合办分院等不同方式向周边辐射,尝试走出去的服务模式,先后与16家县区医院合作,不仅实现了医院的延伸服务,也帮助基层医院提高医疗水平,使当地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勾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倪国梁院长说:“现在,大医院医生定期到社区医院来坐班,病人受益,我们也受益。专家的传帮带还带动了社区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

  杭州医生在县城驻点4个月

  梁伟峰:我为农民省药费

  浙医一院传染病科主任医师梁伟峰的基层联系点是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景宁人口17万,县城有1200多年历史,梁伟峰在那里驻点4个月。梁医师到达景宁的第二天,病区就来了一位老年患者,呼吸急促,连走路也十分困难,口唇发紫,一看就是个老慢支肺心(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心病)、严重低氧血症的病人。医护人员要求他住院检查治疗,可是他没有钱。老人从身上各个口袋缝里掏出一元、一角的硬币,放在桌上。梁医师说自己突然感觉又心酸又无奈。

  医护人员把老人扶到床上,吸氧、输液,用的是3块多一支的头孢三嗪。但是老人不愿吸氧,因为吸氧要钱啊,他宁可忍受缺氧状态下的极大痛苦。医生对他说,我们不收你钱。他才吸氧,很快进入梦乡。

  4个月太短,临走时,梁医师把自己所有的联系方式都给了医生和病人,再三嘱咐下一步的治疗方案。4个月的感情胜过4年,甚至14年。在联系点的这些日子里,梁医师学会了如何花较少的钱给老百姓看病。梁医师回杭州几个月,还不断接到来自景宁的电话,有的是医生询问医疗上的难题,有的是病愈的老乡打来感谢电话。今年年初,因为割舍不下对景宁人的感情,梁医师又一次申请到景宁驻点,现在已经回来了。

  

  【新闻同期声】

  “在自己的大医院有的是新技术、新药品,诊治时考虑最多的是疗效,很少会考虑经济因素。但在农村看病首先要考虑的是农民的经济承受力,花钱尽量要小心,都是一分一厘的血汗钱哪!让我深刻地明白我的处方单是为老百姓开的。”梁伟峰的感言是发自肺腑的。

  去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浙江38家县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各科医生团队定期到地方坐诊,当地患者享受省城新医术的同时,所花费的医疗费却按照当地医院的标准来收取,十分实惠。关键是,不少县城医生第一次与大医院医生同台手术,学了不少拳头,加上进修和熟识后的连线咨询,个人业务提高得非常快。

  万名医生奔赴海岛山区

  黄炜:两期支农在岱山

  目前除了浙医一院、浙医二院、省人民医院等大医院到县市级医院基层寻求合作伙伴之外,省卫生厅、杭州市卫生局也出台了政策,鼓励“万名医生”参与“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于是,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专家黄炜就把他的落脚点放在了海岛岱山。

  “一名50多岁的渔民,舌头痛了整整一年,却一直查不出到底患了什么病;金塘岛一位60多岁的大妈因三叉神经痛,被岛上的个体医生当牙痛拔掉了5颗牙,却依然没有好转……”

  黄炜来到联系点就想要尽己所能,改变这些状况。他为那位舌头痛的渔民做了检查后,确诊他患的是舌癌,马上为他进行了清除手术;而那位三叉神经痛的大妈,黄炜为她实施了封闭治疗后,当天就有了明显好转。

  口腔外科涉及到血管、面部神经,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病人面瘫。岱山是贫困县,为了让海岛病人少花钱,少转院,黄炜医师一次次将风险往自己身上揽。当地一位28岁的女孩,刚谈恋爱不久被汽车撞伤,下颚骨被撞成5块,下巴严重变形。如果采取传统手术,必须在病人脖子或脸上划一个大口子,这样会严重破坏容颜;但如果从口腔内部做手术,她的嘴又太小,难度很大。黄炜医师思忖再三,最终还是决定从里面做。5个小时后,手术圆满完成,黄炜医师早已大汗淋漓。

  黄炜“支农”驻扎联系点4个月到期,在当地患者的再三要求下,他延长到近一年。为了让海岛地区群众永远享受省级专家的技术,黄炜医师在“支教”期间,除了完成繁忙的医疗工作,还积极、认真、悉心地培养当地的医疗人才,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带教、讲座及会诊,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同行。“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他还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了当地唯一的颌面外科。

  

  【新闻同期声】

  “在岱山的这段日子,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它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基层缺医少药的现象,让我充分体会到了一名医生身上的职责。”如今,两期“支农”工作已圆满结束,回到杭州的黄炜医师对岱山充满了留恋之情。

  2006年,黄医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为省级医院“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个人,2007年4月被卫生部评为“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个人(这也是我国东部地区九省市唯一的一名先进个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创新创业”特别报道 A0002 走出大医院 下乡进社区 ■本报通讯员 宋黎胜 本报实习生 俞帅清 本报记者 王蕊 文 本报通讯员 刘志岚 周广利 摄 2007-8-8 钱江晚报a00022007-08-0800004;48257178002CE1734825733000123128[A1-徐澜≈B1-徐澜];钱江晚报a00022007-08-0800020;钱江晚报a00022007-08-08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