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我生命中的酷暑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讯 看到陈世明与他的一双儿女时,他们正在庆春路与平海路之间的中河高架底下的中河河畔的绿化带里。在高大的公路地基与一根粗大的高架水泥支柱之间的狭小空间里,铺上了三条竹席,旁边是一大堆的饮料瓶、水桶、被褥、塑料盆、不锈钢碗、编织袋等东西,水泥柱的钉子上还挂着一袋蛋饼。

  这时,正是下午四点,陈世明正躺在席子上睡觉。当我们沿着狭窄的河岸走到他的跟前,向他提出采访的请求时,他不耐烦地摆了摆手,似乎是埋怨我们打断了他的梦。不过,在我们给他递了根烟,说上几句好话后,老汉终于起身搭话了。

  看上去年近七旬的陈世明,其实今年57岁,来自安徽。眼前两个才几岁的娃娃,记者原先怀疑是他的孙子、孙女,或者是捡来的孤儿。而他骄傲地说,这是他的7岁的闺女和5岁的儿子。他的媳妇是个哑巴,所以待在家里没有出来。

  陈世明以前一直在家务农、种黄豆。他说,这些年黄豆收购价一直没变,老是六角三分钱一斤,但是成本涨得厉害,光化肥的单价就贵了14块,再加上淮河时不时要发大水,这一年一季种地难以维持下去,只好出来找出路。

  “出来有六七年了,每年夏天农闲的时候都出来,多数都是来杭州,已经来过四五次。”陈世明说,“这次到杭州来,已经有三个多星期了。”

  陈世明的杭州生活基本上是这样的:一大早起来,趁着太阳还不大,到附近去捡塑料瓶。等温度升高、烈日开始肆虐时,就近找地方避暑。中午去路边小吃摊买点油条、蛋饼,午饭和晚饭就全在这里了。他的活动范围不大,北至凤起路,南到开元路,西至湖滨。在这块繁华之地,他能找到足够的生存空间,而且与高架桥下的安乐窝相当近,随时可以回来享受荫凉。一天收入六七块钱没有问题,勉强可以填饱肚子。

  不过让他有些不爽的是,待在商场门口想要享受空调的时候,总是被保安驱赶。“还是待在这里好,有高架桥和大柱子挡着,一整天都晒不到太阳,还常常有凉风吹过来。再说了,这里没人来、没人管,自在啊!”

  孩子的安全如何保障?陈世明指了指说:这么高大的路基,小孩自己是爬不上去的,不怕被车撞到;中河的水也不深,孩子掉到水里,也不容易出危险。他很放心。而且,河对岸还是绿树成荫。

  到了晚上,陈世明会带两个孩子去西湖边上逛,去看喷泉。那是两个孩子最快乐的时光。“再过一个星期,我就要回老家去了,种梅子。”陈世明的语气里有些小小的感伤,“待在这里比留在老家好,比别的城市都好。我们还会再回来的。”

  本报记者 屠晨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2007-8-10 钱江晚报d00012007-08-10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