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肉贩奇招:原价进原价卖
· 漂亮彼岸花
有个怪名字
· 伤心母亲盼儿归
· 大城小事
· 民族风俗跃进眼帘
· 送游客一份
西湖十景“导乘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伤心母亲盼儿归
  ■本报记者 孙晶晶

  

  本报讯 “我儿子又离家出走了,已经四天没回家了。我真的很担心他,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干什么,有没有准时吃饭。该找的地方我都找了,该打的电话我也都打了,但还是找不到。”昨天中午,本报的热线那头传来一位母亲几近绝望的声音。她哭着向我们求助,希望我们能帮她找找已经“失踪”了几天的儿子。

  这位母亲姓朱,家住在南星桥,儿子今年21岁,名叫俊俊(化名),高职辍学后就一直在家。她告诉我们,儿子离家出走已经好几次了,似乎都已经成了习惯。

  儿子第一次离家未归是在1999年的国庆节。“那天晚上8点多,他还没回家。我和他爸爸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个12岁的小孩子能去哪里?会不会被人拐去了?”

  夫妻俩一夜无眠。直到第二天清晨,儿子回来了,就如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一声不吭地低头回到房间,只说睡在断桥旁边的一个亭子里,其他什么都不愿意谈了。

  很快,俊俊读初一了,令朱女士担心的事情又发生了,儿子再一次离家未归,只是这一次,他把离家的时间延长到了四天。之后次数越来越多。“我只知道他有时候会去上网,或者去朋友家住几天。”朱女士很担心。而这次在外面四天,连手机都不接。更加糟糕的是,她发现儿子这次离开后,家里还少了200元钱。

  “也许是我们文化程度不高,从小对他的教育方式不对,也不注意和他沟通……”很多时候,她只能把儿子的这种行为归结为她的文化程度不高,家里条件不够好,不能满足他更多的需求。无奈的她打进本报电话,希望儿子看到报纸后,能马上回家。

  杭州润本心理咨询中心的余晓平老师分析:俊俊目前会如此冷漠可能和他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有关。这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从共性角度上来说,孩子在青春期时,如果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鼓励,很容易会慢慢偏离这个家庭。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和孩子建立一种互动良性的亲子关系,尽量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附加到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信任孩子,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孩子。

  而从朱女士目前的状况来看,还是应该主动与俊俊沟通,用爱来慢慢融化与儿子之间的隔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5 伤心母亲盼儿归 2007-8-13 48257178002CE1734825733500427F22[A1-孙晶晶≈B1-章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