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政
当今车市,降价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短短半年内对旗下产品两度调整价格,却是罕见的——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这两个合资品牌,自5月份以来两次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拉动市场是降价的最直接目的。以北京现代为例,2007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乘用车销量排名相比,北京现代从第5名滑到第7名。整整半年过去,112127辆的销售数字,仅仅完成其2007年31万辆销售目标的1/3多一点。
北京现代成立初期,凭借着韩系车配置齐全,相对欧美系产品价格较低等优势,一度迅速占据国内市场的一席之地,缔造了“现代神话”。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性价比优势不复存在、品牌和技术相对薄弱、过分依靠单一车型、中高端产品不足等原因,造成了韩系车短短几年间的大起大落。
韩系车今天所面临的局面,给中国自主品牌敲响了警钟:我们现在走的正是韩系车以前的路,我们将来遇到的也可能就是韩系车今天所面临的问题。
从整体水平上看,中国自主品牌所存在的问题远比韩系车要严重得多。说到汽车设计,同样经常求助于国际级的汽车设计公司,而韩国车企本身的设计能力也很强大。在动力方面,中国的自主品牌刚刚才摆脱对日本三菱系列发动机的依赖,而韩系车则几乎都是用自己开发的发动机。
韩系车在二十多年的造车历程中,巧妙地“利用”、合理地“借助”、默默地“积淀”,模仿的同时考虑到了突破,而我们的一些自主品牌至今仍沉迷于“拿来主义”乐此不疲。
这几年,我们的自主品牌车跑得非常快,但今后要经得起消费者八年、十年、一百年考验的话,就必须在基础研发和平台研发上下工夫,特别是要进入更高领域车型,否则这种底子永远不可能冲到世界前沿。
韩系车在中国面临的困局告诉我们,低价竞争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只有品牌的提升才是根本出路。现在,几乎所有的设计技术都可以通过国际采购得到,而要想在这种层面上再建立属于自身的汽车品牌实属不易。换句话说,造普通车容易,造品牌车难!
改变一味以“价廉”来扩张市场和快速投入快速收回的固有观念,为自己做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是中国自主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