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圈概念上有一个著名的海滩原理:在一条海滩上做冷饮生意的两家商贩,一开始各自的商圈范围是均衡的,每人在一个角落,但由于竞争因素最后他们集中在一起,共同吸引顾客。
与女装等相比,运动类产品有自己的独特性。“你看一条延安路上,Nike和adidas各有数家,布点非常密集,这和这两个品牌是单点授权相关,这两个品牌各有数个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之间有竞争压力,他们需要通过开店来获得总公司的支持。”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国际知名品牌,又适合大众消费,靠铺点量的增加也是达到规模效应的关键。店铺量增加会带来款式选择余地增加,比如每一家可保持70~80%的类似款,20~30%的独特款,这对品牌而言也是良性发展。”有经销商说。
“我看上了Kappa的一双鞋子,adidas的一件衣服。”前晚,顾客小刘在南肖埠几家运动品店中‘疯狂’穿梭,“有一家店我未必会停下,但店多了有视觉冲击,逛一下无妨。”一个不小心,她就像不少顾客一样,在“闲着也是闲着”的口号中,掏腰包做贡献。
如果从经济学的外部性效应来看,杭州解百运动休闲商场经理张帆的解释就很好理解:“运动的销售特别需要氛围,这也是为什么最早以前商场将运动商场的通道做成跑道。运动产品越来越专业,他们的货品深度够了,但宽度不一定够,多个品牌聚集可以互补,而顾客可以一圈逛完,从头到脚都买齐。”每一家店的存在会给周边的环境带来各种效应,正面或负面的,这称为外部性。这些既有竞争又有互补的品牌最终考虑的是外部的经济性大呢,还是竞争性大,这就决定了他们最终是决定单枪匹马还是抱团出击。
“运动在商场的地位从最早的和童装在同一层楼,之后和休闲同楼层,到现在单独成为一个楼层,它的发展前景是不容忽视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但它的成本高,它的进货价比一般服装高好几成,所以在商场属于低利门类,楼层一般较高,相比之下,专卖店利润就高。”
张帆说,将重点放在专卖店以及同行的扎堆产生效应也必然会一再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