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天下·讲坛
3  4  
PDF 版
· “强国讲坛”欢迎您的参与
· 强国讲坛细说和平使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8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强国讲坛细说和平使命
军事科学院教授彭光谦少将为您“导看”上合军演
  昨晚7时许,本报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教授、著名军事评论家彭光谦少将,专门就上海合作组织“和平使命-2007”反恐联合军事演习,与本报读者互动。

  “和平使命-2007”是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6国首次联合实兵反恐军演。演习全部实兵实弹,除乌兹别克斯坦只参加参谋部指挥推演外,其余5国均派出正规野战部队参加实兵演习。

  演习总规模约4000人,其中中俄两国派出参演部队3700人,余国各遣一个连参演。演习的最高潮,即8月17日的“实兵夺城”。此次参演,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受了哪些考验?检验出的战斗力究竟如何?中俄两军关系如何?协同作战能力强否?上合组织能否打赢针对“三股势力”的反恐战斗?等等问题,请听彭光谦少将的解读——

  上合军演看点多多

  问: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次演习的主要内容,有什么看点?演习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演习分两个阶段。8月9日—11日是第一阶段,六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在中国乌鲁木齐进行战略磋商,分析情势,定下决心。

  8月11日—17日是第二阶段,六国演习部队在车里雅宾斯克州进行联合反恐战的准备与实施。17日举行正式的实兵演习,演习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先是发现敌情,然后用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第三步联合火力打击(包括空袭和地面火力打击),第四步进行空地一体突击(包括空降和地面突击),第五步,打击敌人增援部队,第六步,清剿残敌,第七步,解救人质,最后,合围全歼。

  至于演习的看点,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解说。

  首先,就上合组织成员国演习来看,这次演习和前四次演习有很大不同。

  一是规模最大。六国武装力量全都派人参加,兵力计4000多人,加上保障兵力达到6000多人。二是级别最高。六成员国领导人将同时出席观摩演习。三是最开放,最透明。400多名记者报道联合军演,还有80多位驻莫斯科的各国武官参与观摩。四是演习的法律依据最明确、最完善。今年6月27日,上合组织专门为这次演习制订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协定》,对演习各方权利与义务关系、参演部队与人员的法律地位以及部队过境、人员管辖等法律问题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真是兵马未动,法律先行。这也决定了“和平使命-2007”演习具有合法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五是这次演习中,特种兵(空降兵)的比例最大。除了乌兹别克斯坦外,都派出了空降兵。

  就我军来说,也有几大看点。

  首先,这是我军第一次大规模、成建制、多军种、远距离实现跨国投送。第二,六个国家一起进行多军兵种联合演习,对于我军是第一次。各国军事思想、武器装备、文化传统、作战条令都不一样,协同的难度比较大。第三,中国军队成建制的携带重装备实兵深入俄罗斯甚至欧洲地区,在我军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次演习还有另外三个看点。

  一是看演习成员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决心。二是看六国反恐维和的协同作战能力,三是看成员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度。

  “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既显示了成员国的决心、能力以及大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密切合作程度,同时,演习本身也是对恐怖主义分子的一个战略威慑,恐怖分子如果乱说乱动,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长途输送事出有因

  问:中国军列是从新疆出发的,它没有经欧亚大陆桥直接从新疆西部出境,而是拐了一个大圈,从新疆经内蒙古、中国东北出境,再到西伯利亚,这样不是很费力吗?难道只是因为要锻炼部队远程输送能力?再说了,哈萨克斯坦也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完全可以通行的啊!

  答:原计划从哈萨克斯坦过境,但哈萨克斯坦有一些实际情况,一时来不及解决,所以改道从新疆经内蒙,再从满洲里进入俄罗斯,绕了个大圈子。这在客观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远程机动能力的好机会。在上万里的行程中,部队人员和部队装备的管理,装载与卸载的能力,部队的后勤保障,人员的体能以及心理问题,都面临一个很大的考验。现在看,我们经受了这个考验,整个输送过程比较顺利圆满,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问:这次演习中,我军动用了哪些武器装备?

  答:我军一共出动了1600多人,分三个战斗群,即陆军战斗群、空军战斗群和综合保障战斗群。装备方面,有6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8架“飞豹”歼击轰炸机,16架直-9武装直升机、16架米-17直升机、18门火炮。这些都是我军的常用装备。

  问:演习之前,传言我军新型战斗机“歼10”将参加演习,后来我军只派出“歼轰7”参加。请问“歼10”为何没有参演?“歼轰7”性能如何?

  答:我们这次演习,主要是反对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势力。从目前来看,恐怖主义还没有空中作战能力,我们的“歼10”是进行空中作战的武器,所以用不上。

  而“歼轰7”是歼击轰炸机,可以派上用场。它有两重功能,一是空中作战,一是对地打击,可以对地面的恐怖主义分子进行轰炸,所以派“歼轰7”,而不是派“歼10”,这也说明演习性质的确就是反恐演习。

  居安思危促进和平

  问:从军事上讲,此次上合军演,体现了我军哪几个方面的战斗力?

  答:至少检验或者说提高了我军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远程机动能力,二是协同作战能力,三是精确作战能力,四是远程综合保障能力。

  问: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演习,搞的这么频繁有必要吗?

  答:有一句话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要长备不懈,居安思危。只要恐怖分子还没有消灭干净,还存在,我们就要不断练习,提高我们的反恐能力,每年一次不算多。另外,演习对恐怖分子也是一种震慑作用。

  问:这场演习,实际上是各国特种部队的大比拼,您认为我军特种部队的装备、士气和能力在这场比拼中能得第一吗?

  答:这次演习不是奥运会竞赛,主要是一种互相切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过程,谈不上谁第一谁第二。但是相信我们国家派出的指战员会以良好的风貌、精湛的技艺、高昂的斗志出现在训练场上,赢得大家的尊重。

  问:从地缘政治来看,这次军演有什么意义?

  答: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面积占欧亚大陆的3/5,占世界人口的1/4,上合组织所在地区稳定了,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震慑地区恐怖主义

  问: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上合组织成立后,本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有所收敛,这是威慑的作用。

  问:现代恐怖主义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为什么这次演习规模这么大,足够打一场低烈度战争了?这样做,是不是杀鸡用牛刀,有点小题大作了?

  答:恐怖主义,从古到今都有。现代恐怖主义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蔓延。到今天,恐怖主义活动有增无减.

  恐怖主义可分为政府推行的恐怖主义(如希特勒政府)和非政府性质的恐怖主义行为(可分为个人恐怖主义行为和集团恐怖主义行为)。

  今天我们讲的是非政府的恐怖主义,主要包括六种类型。一是极端民族主义恐怖活动, 如车臣恐怖活动。二是宗教极端主义发展而来的恐怖主义。三是邪教恐怖主义,如太阳圣殿教、日本的奥姆真理教等。四是极右派恐怖主义,如德国新纳粹、意大利新法西斯、美国三K党等。五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恐怖主义。六是极左分子进行的恐怖主义。

  事实上,如今的恐怖主义活动不完全是小打小闹,而且具有跨国的特点,对社会稳定造成的破坏以及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不能低估的。如本·拉丹制造的“9·11”事件,以及车臣恐怖分子制造的一些恐怖活动,都是震撼国际社会的重大恐怖事件。

  对于危害巨大的国际恐怖主义,我们一定要重视,宁可杀鸡用牛刀,也不能听之任之。

  不会发展为军政同盟

  问:上合组织各成员国都认为,六国不会建立军事政治联盟,但是对于这个问题,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政治势力会怎么看呢?任何事物都处于演化和变化当中,上合组织是一个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区域组织,俄罗斯和中国是上合组织的主导力量,为了对抗北约东扩,防止美欧西方势力对中亚的渗透,中俄会不会将上合组织改造成中亚地区军事政治联盟?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成为西方媒体的重大关切。

  答:上合组织的根本宗旨,第一是不结盟,第二是不对抗,第三是不针对第三方,这就决定了上海合作组织是以新的安全观为指导的:那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地区共同发展。它和冷战时期的军事同盟相比,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现在有些人,带着有色眼镜,沿袭冷战思维来看待上合组织,从根本上歪曲了上合组织的性质,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

  上合组织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不是冷战时期的军事结盟关系。它致力于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它是开放性的、建设性的,不是封闭性的、排他性的。所以我们看待上合组织,要摘下有色眼镜,放下冷战思维,不要胡乱猜疑。上合组织不会成为冷战性质的军事同盟组织,它是新型的安全合作组织,不会回到冷战时期。

  问:请问彭老师对上合组织的未来走向有什么评价?

  答:上海合作组织成立6年来,不断发展完善,成员国之间安全协作关系日益深化,互相信任程度不断提高。我相信未来还会继续朝着积极有效、信任度不断加深的方向发展,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报记者 唐旭锋 整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天下·讲坛 C0002 强国讲坛细说和平使命 2007-8-15 48257178002CE17348257337004BA779[B1-郭云青];钱江晚报c00022007-08-1500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