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桥梁
3  4  
PDF 版
· 养、买、卖、管四方话肉价
· 桥梁沟通会嘉宾
· 沟通会上市民切切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菜篮子又成热门话题,本期“钱报桥梁”——
养、买、卖、管四方话肉价
本报记者 赵红燕 章晴 孙连兴 本报通讯员 申屠文杰 汪永春 本版摄影 杨晓轩
  萧山区精瘦肉、猪条肉每500克分别较上期下降了6.67%和7.69%;桐庐县猪条肉价格每500克上涨了4.55%,其它各地肉价保持稳定……”这是昨天最新的杭州市农贸市场主副食品价格猪肉的监测情况,像这样的价格监测日报每天11点之前都会准时送达杭州市市长蔡奇的案头。这几个月来,老百姓的“菜篮子”问题已成为城市的焦点。

  昨天,钱报“桥梁”特别策划——食品价格沟通会“热度”较高。沟通会请来了产供销“一条龙”和政府监管方代表,还请来了马大嫂们、农贸市场鲜肉经营户、养殖公司老总、超市代表。

  百 姓:“菜篮子”有点沉甸甸

  说起手中的“菜篮子”,市民代表们打开了话匣子。    

  原先家里一天的伙食费是20元,现在肉价涨了,蔬菜也调价,伙食费硬梆梆比以前多开支10元。这对家住杭州青年路社区的马红英来说,实在有些吃不消。

  马红英一家三口是杭城最普通的家庭。她和丈夫已经退休,儿子目前在一家医药厂工作。10天前,马红英发现超市里毛豆涨到了1.88元一斤,南瓜要1.1元了,青菜和番茄也涨幅不小。当然贵得最多的还是猪肉,比如全精肉要16元一斤,马红英买不下手,只能减少家里吃肉次数,要吃荤的就以明虾、海虾代替。“现在不敢吃蹄膀了,买个菜要掂量掂量。我们两夫妻的退休工资加起来只有2500元左右,儿子拿到手的收入大概只有1800元,儿子刚刚贷款买了房子,所以现在经济压力很大,觉得工资都不够用。”马红英一家的饭桌上,出现最多的是冬瓜,“只有这个还没涨价,但也不能天天吃啊。”

  同来的朱云菊阿姨苦笑,这两个月虽然菜钱还和原来差不多,大概在四五百元,但是生活质量差了许多。过去一个月1070元的工资足够一个人用了,有时候还能给下岗的儿女补贴点。但是现在朱阿姨买什么都下不了手。“那天去超市想买点精肉炒肉丝,我仔细看了看要17.5元一斤。想来想去还是没买,最后买了青菜和豆角。”朱阿姨说,“要涨价我也可以理解,但也不能什么都涨啊。”

  “我们家已经很久没有吃肉了。”高峰是杭州十五奎巷社区的低保户。说起肉,他很敏感。他说,他和妻子都已经失业,家里还有个上初二的女儿,因为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很紧巴。

  高峰说,年初的时候,一个月偶尔还会买点鲜肉吃吃,但到了4月份之后,看到肉价那么贵,他们家就不买了,平日里买菜主要是冬瓜、青豆,想到孩子要长身体,偶尔买点虾,但这样的机会还是很难得。

  “我们一家在政府补助下,再加上自己偶然打点零工什么的,一个月有个900块钱的收入,而每月支出就有800多块,所以几乎是月月持平。”高师傅说,还好6月底的时候,民政部门给了他们家每人60元的补助,这样,日子又稍微宽松了些。

  经营户:为了更多人吃得起肉

  肉价涨了,买肉的人少了。在杭州古荡农贸市场卖了18年猪肉的章大姐最有感受。“我们市场是全国第一家进行‘微利售肉’的,从5月份就开始了。肉价一天天涨,销量也越来越少。古荡这边外来务工者还挺多的,以前大家都一斤两斤地买,买回家做红烧肉吃,现在就买个一块两块钱的,回家炒肉丝。”

  “微利售肉”给古荡农贸市场带来了人气。9元一斤的蹄膀,13元一斤的全精肉,使得不少大伯大妈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买肉。

  “其实蹄膀有时还是亏本卖的,精肉的利也很少,我们每天只能赚到三四十元钱,刚够生活费。不过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吃得起肉,我们愿意这么做。”章大姐说。

  超 市:卖肉毛利砍掉一半

  不止是农贸市场在让利,超市也加入了“微利售肉”行动。杭州世纪联华超市庆春店销售副经理章娟说,因为“微利售肉”,今年超市在肉方面总体上是亏的。

  今年超市不少主副食品的进价涨了六七次,比去年涨了40%左右,所以相应的商品售价也提高了。“6月份时我们也加入了‘微利售肉’的活动,毛利只有两三个点,是原来的一半左右。之所以市民觉得超市比市场贵,在于我们的进货渠道和猪肉品质。

  当然我们也会经常和供应商协商,尽量把价格调整到市民能承受的位置。”

  养殖场:出栏猪先供应杭州

  “前两年都是养猪的不如卖肉的。不过今年反过来了,我们养猪的开始翻本了。”杭州方兴养殖有限公司的老总施妙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神色是舒展的。作为浙江省内规模比较大的生猪养殖地,因为规模比较大,管理也相应比较完善,所以他们的猪基本上没受到蓝耳病的影响。不过由于蓝耳病情现在还没完全控制,所以他还是有点担心,就怕猪生病。

  施妙方说,现在公司一年出3万头猪,平均每天七八十头。出栏的猪首先供应杭州市,满足本地鲜肉供给。

  记者手记

  政府如何保“菜篮”

  民以食为天。当杭州每天的生猪需求量从原来的5000头减为3000头时,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老百姓对肉类的态度:肉贵了,少吃点。肉再涨,再少吃点。如果肉价还涨呢?

  当这个最普通的“吃肉问题”被摆上桌面,当现今的物价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时,我们难免会担心:谁来保证我们的“菜篮子”拎得不那么沉重?

  有读者问,政府为什么不出面来控制一下,让价格回归?

  回答很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干预已经不能再是以往计划经济时期的指令,而应该变成按照市场规律行事的指导。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压制物价,得到的结果将是价格虽然降下来了,但老百姓会买不到肉,难道要我们重新回到以前的票证时代?

  所以,政府应该采取灵活的措施。猪肉涨价的原因是因为前几年肉价过低伤了养猪户等原因导致的。政府已经采取了宏观上进行调控,微观上对困难家庭给予补助、扶助生猪生产等等的有效手段,生猪产量正在上升,猪肉价格稳定也有期可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桥梁 A0005 养、买、卖、管四方话肉价 本报记者 赵红燕 章晴 孙连兴 本报通讯员 申屠文杰 汪永春 本版摄影 杨晓轩 2007-8-15 钱江晚报a00052007-08-1500005;钱江晚报a00052007-08-1500012;钱江晚报a00052007-08-1500028;钱江晚报a00052007-08-1500027;钱江晚报a00052007-08-1500003;钱江晚报a00052007-08-1500029;钱江晚报a00052007-08-15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