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难,真难!
参加戒烟活动的读者们都表示,或许有人完全靠自己的意志力成功戒烟,但如果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外力的干预,成功率会更高。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报告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吸烟比例在上升的国家。诚然,当吸烟被认为是一种社会习惯,当敬烟成为一种交际文化,中国烟民意欲跟香烟说再见,所面临的障碍可想而知。
由本报发起的这次戒烟体验活动给读者提供了三种戒烟方式,除了邵逸夫医院的戒烟班,还有省中医院的针灸戒烟和自选替代品戒烟。初次统计戒烟意愿时,针灸戒烟颇受读者的喜爱,但是最后大部分都转为选择了自选替代品。究其原因,一位代丈夫报名的李太太的话或许可以说明一二:“我丈夫在下沙上班,平时工作很紧张,根本抽不出时间到这边针灸。如果能有一种灵活性大点的戒烟方式就好了。”后来,李先生改选了香烟替代品。
无论是考虑到中国特殊的“香烟”交际文化,还是考虑现代人紧凑繁忙的工作节奏,亦或是烟民所向往的“无痛苦”戒烟方式,无不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控烟市场在期待香烟替代品和有效的戒烟产品。控烟专家臧英年先生,在给人大的提案中,也同样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相比资历深厚的烟草业,中国的控烟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烟草替代产品,因产品力、资金、政策法规等原因,市面上一直未出现拥有绝对品牌地位的产品,即使出现,也只是昙花一现,更多的是“在实验室里就已夭亡”。特别是在去年某替烟产品遭遇“尼古丁门”之后,中国控烟市场更是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虽说“尼古丁门”事件,最终得以澄清,但社会对于控烟、戒烟的接受和支持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控烟之路,任重而道远。
2007年7月17日,为期一周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二次缔约方大会在泰国闭幕,与会147个缔约国一致通过了关于“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100%无烟”的新准则。在这一框架的推动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已递送国务院法制办,《条例》首次在立法原则上明确提出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条款。这也是我国近十年以来第一次以国家法规的形式准备实施的法律文件。据称,这一《条例》有望在年内开始实行。加之此前关于“无烟奥运”的承诺,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在控烟问题上的决心。
【写在后面】
报名参加本次戒烟体验活动的超过300人,采用替代法戒烟的50人还在进程中,本报还将对戒烟、替烟、控烟市场的发展作进一步关注,如果您对这一领域也有自己的观点,不妨登录qbbbs.zjol.com.cn点击进入生活家,发表您的看法,届时我们将辑录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