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5版:人文·身边的党史
3  4  
PDF 版
· 与茶园的清新相映,是对民生的关切
· 清幽中的唇枪舌剑,风雨忆同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梅家坞。周总理来过。
与茶园的清新相映,是对民生的关切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张瑜 ■本版摄影:林云龙
  本报讯 现在的梅家坞一带是杭州最出名的喝茶休闲之地,一到节假日,路两边就停满了私家车。喝喝龙井茶,顺带吃顿农家饭,成为很多杭州城里人最乐胃的休闲方式,甚至很多上海人都慕名赶来。

  商机使得这一带寸土寸金,家家都把自家厅堂,甚至一部分房间改造成了待客之地。天气好的时候,还把桌椅挪到门口的空地,以扩大“营业面积”。不过,生意做得再精,村口路旁那幢周恩来纪念馆的房子是没人会去打主意的,并且,村里每年还要贴不少钱进去,以维持它的运转。这幢房子是全村人的骄傲,它记载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总理5次视察梅家坞的历史。

  白的墙,黑的瓦,宽敞而洁净的庭院里,一尊周恩来的青铜头像正对着大门,清瘦的脸上泛着慈爱的笑容。梅家坞人把记忆中周总理的形象永久地定格在了这尊铜像上。

  村民陈午云今年已经84岁高龄了,周恩来第一次来梅家坞的时候,她是村里的妇女主任。“第一天我没见到周总理,当时大家都在后面山上干农活,就听见广播里在叫我们赶快回去,等我们赶回村里,才知道周总理刚刚来过了。”

  第二天,周恩来再度来到梅家坞。这次,总理召集了村里7位干部,在村小学里开了一个很长的会。“从下午3点钟一直谈到7点,足足4个钟头,晚饭也没吃,开完会就走了。那时候条件差,椅子也没有,大家都坐在介狭的条凳上,总理好像一点都没事情。”陈午云一边说,一边向我们比划着那张凳子的宽度。

  “总理人很热情的,一点没架子。”77岁的朱长生当年是村里的生产队长,他带周总理参观炒茶过程的一张照片如今被他儿子放大,配上镜框,端端正正地挂在老屋客厅的正中央。

  陈午云记得很清楚的还有一个细节。有一年周总理陪同外国领导人来梅家坞参观炒茶过程。外宾好奇地问了一句:“锅那么烫,为什么一定要用手炒,不改用机器?”周围的人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周总理说话了:“龙井茶不光是饮料,还是艺术品,要求色香味形俱全,全凭手工的经验来炒制,绝不能用机器来代替。”

  后来,这段话被醒目地贴在纪念馆内,作为周总理陪同外宾参观炒茶过程的照片的说明。纪念馆管理员张玲把这段话背得滚瓜烂熟,每次有游客来参观,她都会很自豪地向别人复述着这句话。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身边的党史 D0005 与茶园的清新相映,是对民生的关切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张瑜 ■本版摄影:林云龙 2007-8-17 48257178002CE17348257339001D5996[A1-张瑜≈B1-宋宾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