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新教育
3  4  
PDF 版
· 学生求职 教师牵线
· 171条汉语新词公布
· 孩子,今天你吃苦了吗?
· 明天大讲堂讲述
环境伦理与环境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教授组团搭人脉 “上山下乡”摸行情 专人担任就业导师
学生求职 教师牵线
  关注家长视线的下一个落点:高考之后,就业当先。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13万人,比上年增长22%;2007年达到495万人,而城镇新增岗位就业人数900万人,大学毕业生数量首次超过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半。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08年也不例外。国家督学金学方说,社会各界应该形成合力,帮助大学生将知识和本领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发展。

  这个暑假,记者跟随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教授,冒着酷暑,全员“上山下乡”为下一届毕业生找婆家。这只是高校内外关注就业的其中一个窗口,由此,记者也欣喜地看到,帮助大学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健康就业,正成为全社会的焦点和共识。

  教授组团找饭碗

  “为学生找工作,不是帮他们,是我们自己的职责。”

  “找校友找朋友,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明年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天热,暑假也没得空过,但总算为我们的学生就业,多摸了些市场行情。多一份努力就多一个机会吧。”

  昨晚,由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27位教授和博士学位老师组成的高智团,风尘仆仆地从金华兰溪返回杭城。简短的语言,道出这次出行的目的——为学生找“婆家”;2天的辛劳,也带回了这次“上山下乡”的成果:除了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课题项目合作外,又摸到了很多学生就业的新行情,像浙江新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明年要招大学生20多人;来自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药总厂总经理姚健龙的信息是,企业最需要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学生,有能力和成长潜力的学生他们都喜欢……

  “新药港”挖出100个机会

  8月15日、16日,教授团出行,让兰溪这一我省医药企业大基地,很快成为浙工大药学院学生实习就业的一个对口基地。这,已经是该校药学院为学生找“婆家”的第二站了。

  早在一周前,同样是院长、副院长等领导带队、一线教师全员出动,为学生找“婆家”的第一站,他们去了学生就业相对集中的杭州市“新药港”产业基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8月9日下午4点,记者随该团刚刚走进下沙杭州艾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对方的陪同人员中就有一位年轻人脱口叫出了老师们的名字。原来他是浙工大药学院2001年的毕业生吴银飞,经过6年多的努力,他已经成了公司研发部的高级经理。得知大家此行的目的,吴银飞感慨万千:“这么高温的天气,老师们还为了学生找工作出来奔波,我真是太感动了。”

  据了解,杭州艾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招收30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中仅浙工大毕业的就占了30%左右,而且目前艾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中,浙工大的校友占到了15%。

  这一站,教师们与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等17家医药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联系,对学生就业市场作了调查。仅当天,就收集到了17家用人单位近100个实习就业岗位。

  人人自觉:“这是我的责任”

  除了各自利用自己的人脉,千方百计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外,像这样由教授等教师集中组团出行,搜集行业信息和岗位资源,为自己的学生就业牵线搭桥,浙工大药学院每年都要组织三四次,由院领导亲自带队,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找“婆家”。

  该院院长单伟光说,人才培养是一所高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帮助学生就业,应该是每一名教师的天职;而就业率的高低,就直接反映了一个院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为此,他们发动每一位老师,在日常工作满负荷的情况下,坚持下乡下基层推介学生,把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今年出行的规模特别大,可以说是所有的教授都积极参与了。

  像冯海教授,原本不在组团名单之内,因为连续高温,家人身体不好,需要他的照顾。但是得知学院组织兰溪之行之后,强烈要求一同前往。他说:“现在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作为老师,为学生跑用人单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出发赴兰溪这一天,参与活动的李敏老师为了赶校车出了交通意外耽误了时间,但她很快赶到汽车南站,自己坐车到兰溪。

  “也许,一个学生相对于学院来说只是1%、千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100%的,孩子能安稳就业,这个家庭就安稳了;家庭安稳,这个社会也就安稳了。”单伟光说,正是这种朴素的视学生利益高于一切的想法,让老师们不管是出行的还是在校的,在这个酷暑为学生找“婆家”忙得无怨无悔。

  严琴英:听到“人力资源”就掏名片

  据了解,这个暑假,除了组团出行为学生找“婆家”外,在校的老师也没有闲着。2008年的毕业就业战,“高智团”下基层只是拉开新的序幕。

  严琴英,是药学院的就业指导老师。她通过电邮、短信,与60多家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保持着联系,拥有厚厚一刀企业人力资源人员名片。不管在什么场合,一听到人力资源的字眼,她就会习惯性地立刻去掏自己的名片……

  前不久,位于临平的浙江天元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学院要人,严老师一个一个给还没有签约的同学打电话,同时把该公司所在的地址和行车路线查好,在愿意去面试的同学中间指定负责人,叮嘱面试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最后,8个人中被录用了6人。

  严琴英还通过互联网搜索、平时招聘会的积累和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想方设法建立和完善学院的用人单位信息库,该信息库迄今已有400余家制药企事业单位。还与其中的5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友好联系,每逢节假日会给他们发私人电子贺卡,致节日祝福……经过她的努力,仅2006届毕业生,她就成功推荐了34名毕业生,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30.6%。

  除全方位发动教师利用各自人脉为学生就业服务外,浙工大药学院还每年把应届毕业生的信息汇编成《毕业生特刊》,把他们的籍贯、学业、思想品质和社会实践等考评情况汇集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向用人单位投放。这就像一份企业单位的“产品说明书”,让用人单位可以一目了然,最快反馈用人意向和信息。

  视学生就业为己任,让该院学生服务地方经济有了更好的出路。     本报记者 张谷风

  本报通讯员 孙丽江 沈亚英 摄影 钱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新教育 A0014 学生求职 教师牵线 2007-8-17 钱江晚报a00142007-08-1700008;48257178002CE173482573390031ABEB[A1-张谷风≈B1-陈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