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本报记者 马焱) 上周末,在一大堆报名信件中,我们注意到了两封独特的读者来信。一封来自德清的退休工人范先生,另一封来自深圳特区报邱晶晶。在长达两封上千字的信件中,他们抒发了同一个感受——寒门学子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在信件的开头,范先生就表达了自己对“助学行动,解决的不是温饱而是发展”这句话的认同感。当年,因为无力同时承担两个孩子的大学费用,他选择了让女儿找工作,儿子读大学。“后来想起来真的后悔,我没有着眼于孩子们的发展,只看到了当时的利益。”幸好,范先生的女儿后来也自学成才了。
关注我们报道的读者对邱晶晶应该都不陌生,她利用自己的假期帮助家乡的寒门学子走进大学校园。如今她的假期即将结束,但还有那么多孩子让她牵挂。邱晶晶在来信中说:“有很多事情并不在个人掌控的范围内,但这些孩子却因为种种困难变得更坚强,更成熟。”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邱晶晶在当地了解到许多感人的小故事:很多人悄悄到相关部门留下钱,要求资助贫困的孩子。有人则亲自去这些孩子家里,结果发现其邻居家孩子的经济状况也很糟糕,于是一下子就捐助了好几个孩子。
虽然在此次百万助学活动中直接受到资助的孩子只有100名,但我们相信,得到帮助的孩子远远不止这些。当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时,他们的未来将不再只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