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两声巨响过后,坐落在贵阳市红枫湖旁的贵州华电清镇发电公司两座高大的烟囱轰然倒地,两台6.5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寿终正寝。为了维护红枫湖及其周边的良好生态,贵阳市此举付出了损失1亿多元的代价。但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得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局面前,“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
对于贵州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来说,作出这样的抉择难能可贵。他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算清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孰小孰大、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孰轻孰重这笔账。炸掉两个发电机组,换得一个青山绿水的红枫湖良好生态,造福百万贵阳市民,这不是一笔很合算的大账吗?
现在的问题是,有很多地方仍算不清这笔账,或不愿这样算账。特别是经济欠发达、资源欠开发的中西部地区,仍热衷大上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为此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一些中西部地区近年来GDP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以乱排乱放、乱开乱采的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让原本脆弱的生态日趋恶化。
我国东部地区在率先发展中曾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惨重代价。中西部地区能不能汲取东部发展中的教训,不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呢?能不能走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发展道路呢?这对中西部地区是一道艰难的考题。但这是一道中西部必须拿出勇气去破解的考题,是中西部地区在发展中应当用大决心、大智慧迈过的一道坎。
“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代价,实在得不偿失。在这方面,贵阳市有沉痛的教训。据测算,要彻底治理贵州水晶集团多年来排入贵阳市重要饮水源百花湖的汞污染,需要20多亿元,而这笔钱竟是该集团按眼前纳税能力,用100年才能实现的上交税收总额。
为了绿水青山,不惜放弃眼前的金山银山,贵阳市的做法和决心值得各地借鉴。其实,这样做,既是为了绿水青山,也是为了有更长远、更多造福百姓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