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2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孩子们问:这是打过仗的地方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爷爷辈、父母辈、80后与90后,昨天走进身边的红风景。
孩子们问:这是打过仗的地方吗
本报记者 韩晓军 实习生 陈伟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本报讯 昨天,爷爷辈的叶洪生、高小毛,父母辈的夏燕飞、张熠韫、华君、张奕、俞琳, 80后、90后的高英杰姐弟、求是竞舟小学一年级四班的邵逸轩和他的同学都走入了“红风景之旅”。

  有的是故地重游,比如爷爷辈的叶洪生;有的是社会中坚的父母辈,他们带着自已的孩子求证书中的历史;而80后与90后,他们把昨天当成了特殊的“追星日”。

  时光交错,七八十年前的往事宛如发生在昨天。按照本报8月17日特别策划报道“穿透风景的往事·我身边的党史”所描述的景点线路,从北山路大佛寺到梅家坞周恩来纪念馆,再到钱江一桥的杭州解放纪念碑,杭州景色在寻访者的眼里折射出了不同的情景,红色往事在每个人的心中激活,如同昨日泛着微波的西湖水,翻腾出激情的画面。

  有的人在美景中重回当年燃烧着激情的青春岁月;有的人在美景中看到了承前启后的时光轨迹;有的孩子则在美景中发现了一个从来没有用心关注过的世界,那里有值得他们祟拜的偶像。

  爷爷辈的叶洪生

  他回忆:周总理跟采茶姐妹在交谈

  77岁高龄的叶洪生,从杭州市建设委员会综合管理处退休,对杭州城建、园文规划情况相当熟稔。“红风景之旅”对叶老来说是一次故地重游。

  走在寻访的路上,昨天,叶洪生自告奋勇地客串起“导游”的角色,他有很强烈的冲动,想以当年亲身经历、当年的耳闻目睹,为下一代讲讲这“穿透风景的往事”。

  

  昨天,我在纪念馆看到当年周总理和采茶十姐妹之一沈顺根在一起交谈的老照片,那一口炒茶劳模用的锅,勾起了一幕幕的往事。

  我记得很清楚,1957年前后,周总理一共来梅家坞视察了五次。他来杭州一般就住在汪庄(西子国宾馆),吃饭在楼外楼。    

  父母辈的夏燕飞

  她感觉:踏在北山路的步子特别沉重

  夏燕飞是浙江医院麻醉科医生,昨天她特意请假带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参加活动。医院工作繁忙的她根本抽不出时间给孩子讲革命故事,她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让孩子触摸红色的历史。

  

  昨天,我和儿子看到大佛寺只剩下些断壁残垣,墙上依稀显现乾隆当年留下的笔迹,窗棂上的雕花犹存。

  踩在青苔斑驳的石阶上,我的步伐特别沉重,因为我第一次知道,革命人士当年居住在寺庙的简陋客舍里完成《资本论》的翻译工作,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

  父母辈的张熠韫

  她看到:我的孩子变得这么安静

  浙江大学讲师张熠韫平常经常让孩子去看《闪闪的红星》等革命题材的影片,但没几分钟,孩子就坐不住了。

  

  昨天,我和儿子看到毛主席当年修改宪法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栋别墅。第一次知道杭州的山水之间蕴藏着如此之多的“星星之火”,儿子特别安静。等儿子在课本中学到这段历史,就会想起这次“红风景之旅”,孩子的感触一定会更加深刻。    

  80后高英杰和她90后弟弟高一锋

  他们看到:宝石山的历史酷毙了

  姐姐20岁,今年刚考上浙江林学院,弟弟正上初中,“红风景之旅”是爷爷替他们报名的。老实说一开始他们对“红风景之旅”的兴趣不是很浓,毕竟这些东西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姐弟俩从小在杭州长大,常爬宝石山,他们没想到宝石山竟然也是“红风景之旅”的一站。

  

  昨天,我们来到宝石山脚下,看到了原来是浙东游击队创始人何克希居住过的润庐。我们压根没想到,宝石山上的建筑跟革命有如此多的渊源。当年的共产党人很多都是在我们这个年纪参加革命的,太酷了、太勇敢了。    

  小学生张葛思涵等

  他们看到:打仗的地方风景这么美

  踏上“红风景之旅”没多久,景华小学三年级的张葛思涵和求是竞舟小学一年级的邵逸轩等5个同学很快打得火热。对导游仲叔叔介绍的内容,他们觉得很有兴趣。

  

  他们看到一尊佛像矗立在山头。孩子的兴致一下子高了起来。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几个洞是怎么回事?听说这里跟中国共产党人有关系,孩子们吐了下舌头,说,哇,文物!再后来到钱江一桥边上,孩子们又吹呼,钱塘江!再看到杭州解放纪念碑,原本还欢呼雀跃的几个小朋友,则一下子表情凝重起来,有孩子悄悄问记者:这是打仗的地方吗?书里、电影电视里打仗的事情,原来离得这么近,而且当年流血的地方,现在风景这么美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新闻 D0002 孩子们问:这是打过仗的地方吗 本报记者 韩晓军 实习生 陈伟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林云龙 2007-8-22 48257178002CE1734825733E002FA405[A1-韩晓军≈B1-吴秀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