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4版:人文·民生文艺
3  4  
PDF 版
· 现在觉得很懊悔
· 现在还是旁观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对于房子,女博士后赖一敏
现在觉得很懊悔
  本报讯 现在博士不少见,博士后却还是凤毛麟角的。时近而立之年的赖一敏就是一个这样让人肃然起敬的女博士后,现正在杭州某高校就职。

  这位拿起试管、计算数据毫不发怵的女博士后,只有一桩心事:房子。老公来杭10年了,她也来杭7年了,但是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寸土片瓦,“家”是租的。

  现在,他们住在学校出租的公寓房中,27楼的小套。“32.5平方米。”赖一敏脱口报出的面积竟然精确到了小数点之后,“我每月的住房补贴是800元,这套房子的租金要1000元。”

  买房子的念头一直在心底徘徊,但真正浮出水面,还是今年年初。“老大不小的,总要有一个自己的房子!”赖一敏说。

  但是,新房一定是要金钱来堆筑的。赖一敏每个月的收入是4000元,“扣掉房租、税和公积金等,七扣八扣,拿到手的也只有2000元左右。”

  老公在一家著名的通讯公司上班,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算起来一个月也有5000元左右。“我们的收入都是AA制,各人管自己的工资卡。”赖一敏说,“我不管他的钱,他管好自己就行。”

  每月2000元的收入,日常开支一下,就没了。“我也觉得自己花得很少,怎么也存不到什么钱。”学理工科的赖一敏很质朴,跟一些小资女人喜欢的逛街、购物、泡吧活动一概“绝缘”,除了周末偶而爬爬山,她平时忙得很,经常写论文、搞研究到深夜。“兴致好的时候,就在家做饭吃,平时我们两个就在学校食堂对付对付。”

  对房价望而生惧也在情理之中。4月份,城西一个大楼盘开盘,9500元的均价对赖一敏来说,犹如天价。有两位同事咬牙买了,游说她说,那房子紧邻学校,以后肯定会升值,说得她心里痒痒的。但赖一敏犹豫、斗争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放弃了。

  “至少买个90平方米左右的吧,太大的负担不起。”赖一敏算了一笔账,“9500元的均价,首付三成的话,也要30万。”30万,是赖一敏能承受的极限数字,意味着,付清首付之后,家里的仅有的那点家底就掏空了。“买了房,我们就一点积蓄都没有了。”赖一敏说,“万一碰到个什么事,就没有经济能力来应对了,也就是抗风险能力弱了。“即使买了,每月的按揭也太恐怖了,而且听说又加息了。”赖一敏说,虽然没算过,但至少也要有三五千元,而这对原本就简单生活的两口子来说,可怎么过日子呢。

  但是,过了4个月,因为没买那个房,她的肠子也悔青了。“房价一直在涨,有点怕,当初没有下手,就已经涨成这样。”那个大盘最近新开的房子,只是两条大路交界处的一幢路边房,而房价又飚升到了1.2万元。

  赖一敏几乎把学校周边的楼盘都摸过底了。“现在城西的房子都已经很高了。”赖一敏带着有点迷茫的神情说,“也不知道对于房子,到底是买还是不买。”不买,以后更买不起;买了,就做房奴。没一条路是轻松的。“早知道我也不读博士了,早点工作,没准早就有了一笔积蓄。”

  “有时我们说,房子已经贵到这份上,就让它继续贵下去,也许有到顶的一天……”赖一敏转述丈夫的论点很有意思,“他说,买不买房我无所谓,要不是你们女的要买,我才不买呢。”

  但是,漂在杭州的女博士后赖一敏抚摸着因为与人议论房价而不小心夹伤的小拇指,梦想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梦想着一个真正有归属感的“家”。(赖一敏为化名)

  本报实习生 徐娇 本报记者 陈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民生文艺 D0004 现在觉得很懊悔 2007-8-24 9A969DB6EDCC55AD48257340002EAD09[A1-陈桔≈B1-屠晨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