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每日新闻·新教育
3  4  
PDF 版
· 应试教育
能推进“生活教育”吗
· 普通人帮助普通人
点点滴滴都是爱
· 无臂少年
免费读高中
· 开学读物大放送
· 余杭提高农村教师补贴
· 求是小学认乡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对照今天,有多少教育是“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更多的教育则是“通过升学压力发出力量”
应试教育
能推进“生活教育”吗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熊丙奇
  据《钱江晚报》报道,修马桶、换灯泡将成为浙江高中生必修课的内容。从今年9月开始,浙江高二学生都要学习这门叫作“通用技术”的新课程。这门课每周两节,并纳入省会考科目,不得免考。

  叫好和疑惑都在意料中

  意料之中的,此举在得到叫好的同时,同样招来疑惑。“叫好”无外乎说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十分重要,此举将改变中学教育只关注书本知识不注重动手能力,高中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情况;而“质疑”无外乎说将“通用技术”课程纳入会考科目,没有必要,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只会演绎为新的应试教育、增加学生更大的负担。

  之所以说“意料之中”,因为这样的“叫好”和“质疑”,与以往诸多的改革,惊人相似,比如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重视体育教学,为此把体育纳入会考科目,对于这一政策的议论,与以上如出一辙。

  毫无疑问,这样的“叫好”与“质疑”并存,将很大程度影响新课程、新改革的推进。而问题的关键又在何处呢?

  知识被工具化功利化

  笔者认为,造成眼下学生缺乏生活技能的情况,根本在于整个教育理念出现偏差,而与之对应的应试教育,更进一步加重了这一趋势。当前的基础教育理念,与其说是教给孩子知识,还不如说,是用知识作为工具,成功升学,而升学的制度,则把知识完全“工具化”。这样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制度,必将导致所有课程的开展,都具有强烈的升学功利色彩,换句话说,如果通用技术、体育科目不与会考挂钩,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教育者的改革要得以贯彻,与考试与升学挂钩,是最有力的保障措施。

  这就出现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升学导向的教育,让学生和家长完全轻视升学不要求的科目与技能;而对这些科目和技能的轻视,导致学生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基本生活能力高度缺失;改变学生素质、能力缺失状况,则需要在升学导向中,加上相关科目和技能……

  有道是,现在升学导向中要求的科目,已经让学生不堪重负,而难道所有需要学生培养的能力与素质,都要在升学导向中得到体现吗?——这将是多么庞大的能力工程、素质工程啊。

  教育通过生活发出力量

  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才是当前教育的唯一出路。“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实质是属于“生活教育”的范畴。事实上,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他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并提出生活教育的五大目标:“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即是改造社会的教育。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它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

  对照今天,有多少教育是“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呢?更多的教育则是“通过升学压力发出力量”,而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围绕升学而转,最终,学生成为了会考试的机器,考试成了学生们一致的专长。

  开展“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的真正的教育”,需要有相应的教育环境与教育分工。在应试的氛围中,是难以开展生活教育的。同样是陶先生,曾对乡村小学的生活教育进行描述,“应当包含五种:一、康健的体魄;二、农人的身手;三、科学的头脑;四、艺术的兴趣;五、改造社会的精神。”但是,目前乡村小学的教育,有多少关注培养学生农民的身手呢?跳出农门是乡村教育的头等目标,而且把其作为口号刷在教室土墙上,激励每个学生。

  改革大学入学制度

  只有改变升学教育模式,才会促使教育的回归。如果能在大学入学制度中,建立多元的考核标准,将学业水平测试、中学所有课程成绩、学生社会服务表现、大学对学生的测评结合起来,那么,学生才不至于只关注“高考”的科目,而会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生活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分工协作、互为补充,而不能像现在,父母成了“作业批改员”,社会成了“校外辅导员”(开设特长班、强化班、考证班),因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生活技能,需要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培养,而不是在家庭里当着“小皇帝”,任何家务不干,却在学校里,专门开课来训练,训练的目的,又只是为了通过所谓的会考。

  当然,在当前应试教育体系中,能倡导生活教育,即便效果难以预估,但实属难能可贵。教育环境的改变,教育分工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尝试,并在尝试中寻求真正的突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新教育 A0008 应试教育
能推进“生活教育”吗
2007-8-25 48257178002CE173482573410020CA80[A5-熊丙奇≈B1-陈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