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考试
3  4  
PDF 版
· 研究生扩招比例
控制在5%以内
· 初中生压力超高中生
班主任压力超任课老师
· 我不后悔谏言大学扩招
· 《新课标小学同步双测》
全新助学读物面市
· 宁夏一小学30条“忌语”
规范教师行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扩招之父”汤敏
我不后悔谏言大学扩招
  汤敏,中国改革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原亚洲银行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

  30年前,汤敏只是一个平凡的中学教师,但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30年后,他推动了中国高考改革。他的一纸“扩招”谏言率先拉开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大幕,也正因为这样,这位人称“扩招之父”的经济学家在高教改革的议论纷纷中毁誉参半。

  一个月备战高考

  1971年,知青下乡插队,高中学历的汤敏也跟着下乡插了两年队。“作为66级的学生其实连初中都没上,高中也就断断续续读了两年。”

  1977年10月,报上刊载了“恢复高考”的信息轰动了全国,也触动了身处广西南宁中学课堂的汤敏。

  77级高考并没公布成绩,所以直到最后汤敏都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元旦前后,汤敏当时正在学校给学生们上课,邮递员赶来说,“有封信,是武汉寄来的。”接过信封一看,“我考中了,是武汉大学数学系。”

  “我不后悔谏言扩招”

  1998年中国高校扩招首年,因扩招谏言被采纳,汤敏随后被冠为“扩招之父”。作为一名经济学研究者,他当时为何想到谏言扩招?

  汤敏说:“当时我以个人身份向中央寄了一封信,大致陈述了5个理由支持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达国家水平,18~22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当时菲律宾31%,泰国37%,印度8%;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于是酝酿增加高校收费;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但面对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高校收费过高等等为人诟病的社会问题,汤敏认为:“现状与当时的提议是有距离的。”

  他说,至少有4个方面的建议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首先,我的建议是3年扩一倍,结果是6年扩了超过5倍;第二,关于助学政策的配合,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制度显然在过去没有得到重视;第三,教育改革的与时俱进,在高校扩招的同时,教育改革没有跟上,造成高校毕业学子非社会所需人才,这在我看来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核心问题所在;第四,我主张好学校多扩,差学校少扩,但结果却并不是这样。”

  汤敏相信“扩招是利大于弊”。目前的一些问题,并不是扩招的方向错了,也不是教育与市场相结合错了,恰恰是过去计划体制中的弊端还没有完全消除,政府职能转变还没到位,改革还不够完善造成的。如果等教育改革完善了再扩招就太晚了,大学实际上首先就是一个敲门砖,有了这个敲门砖,你就比别人高一个台阶。

  “大学教育是高回报率的长期投资”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扩招及可能伴生的短期就业难问题,汤敏认为不可能依靠一次改革而解决所有问题,青年人上大学除了就业的需要,还有更为长远的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发展长期目标的考虑。

  大学生过剩了吗?就业难的问题究竟症结在哪?汤敏对此的回答是:就目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来说,可能是过剩的,但如果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就可能不过剩。

  归根结底,就业难在于教育训练的学生并非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中国教育改革的滞后性是问题的关键,中国迫切需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精英式大学。

  “10年之后,我们再回首看这个问题,没上过大学和受过高等教育层次区分将很明显。大学教育必然是一个长期回报,也许在起点时期,大学生的起薪不高,但大学生收入的发展很快,因为他有高等教育的基础,这些会带给他财富效应增长模式与普通人群的很大差异。”汤敏说。

  据《广州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考试 A0013 我不后悔谏言大学扩招 2007-8-28 8D9D4C0BE8B51D5348257344002B082D[A1-沈伟红≈B1-沈伟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