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80个孩子,280封不一样的信。对于江南实验学校绝大部分的一年级新生来说,这也许是他们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信。开学了,这些孩子手里拿着已经读了很多遍的人生“第一封信”,蹦蹦跳跳跑进学校。
“妈妈,我能找到教室,朱老师我认识的,你们就不要送我进去了。”一年级新生苗苗自信地对妈妈说。28日、29日一大早,在江南实验学校,很多家长放弃了与孩子一起进入教室的想法,而是让孩子自己进去找教室,找班主任老师。因为有了这封信,自己在苹果班还是香蕉班,班主任叫什么,教室在哪里,苗苗们早就知道了。
幼小衔接三阶段
让孩子自己进学校找教室,这是江南实验学校举行的一次适应性培训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小学的校园生活。
适应性培训活动是学校“百日幼小衔接活动”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以前,学校以一系列活动为幼小衔接打好基础:第一个阶段,学校接待来自幼儿园的小朋友,上课、游戏、就餐……让他们感觉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进入暑假是幼小衔接的第二阶段,学校开设了以行为养成、学能提高与兴趣激发为主要目的的衔接训练营,不教授任何小学课本知识,用“坐姿大比拼”、“拼答七巧板”、“脑筋急转弯”等游戏活动形式,从能力上进行培养,提高孩子入学后的适应能力。
画画贴照片给老师回信
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同时,学校的每一位班主任都给孩子写了一封亲笔信,介绍学校的校园,具体到教室的详细位置,还展示了自己的特点。
对所有的一年级新生来说,这是他们收到的平生第一封信,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很多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写下了当天收到信件的心情:
今天爸爸回来的时候,从信箱里拿回来一封信,是小学的两个班主任写给我的。我打开信,里面除了信还有一张合影照片,就是上次爸爸妈妈去开家长会的时候,和所有的爸爸妈妈还有两个班主任的合影。我迫不及待地把信读给爸爸妈妈听了,我之前是不认识朱老师的,但是信里介绍得很清楚,说拿白色的包包就是朱老师,我仔细地看了好几次照片呢,我想开学的时候我就可以认识朱老师了。
除了写日记,很多孩子有礼貌地给老师“画”回信。104班的许茹芯小朋友不但用认识不多的汉字给老师写了回信,还画上了带着皇冠的白云,展开笑脸的花朵,热情如火的大树……107班沈书涵同学把老师家访、收到来信的内容写进了自己的博客日记中,言语间充满了激动与期待。
一封信引发好心情。家长的心情跟孩子一样兴奋。家长李镇廷给老师发去了很多慰问图片,用动画向老师述说心声;106班的家长在老师热情、主动地沟通与服务中,发来了电子邮件,与老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本报通讯员 田艳芳 本报记者 梁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