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大可
本报通讯员 朱益平 章官翔 宣靖
本报讯 你怎么好意思一次次向好友伸手借钱?你怎么忍心抛下13岁的女儿投奔网友?这两个问题,6位受骗的好友都想问问昨天刚被西湖警方押解回杭的朱然(化名)女士。警方目前已经查明,40岁的朱然借口接到路牌广告生意,资金需要周转,问6位好友总共借了230万。实际上,钱几乎全被用于她和网友的挥霍。
6位好友被借230余万
56岁的孟先生和在西湖区经营招牌店的朱然认识已经十多年了。去年年初,他接到了这位好朋友的电话。“我接下丁桥那边广告牌的生意,返利很快,就是现在要验资,我还差30多万。”朱然信誓旦旦,说是10天左右一旦验资结束就能还上。
孟先生手头有35万,是家里用来买经济适用房的。考虑到对方是十多年的朋友,“再怎么样,她还有一家经营了十多年的招牌店,我觉得她的资金不成问题。”况且,作为好朋友,朱然过去问朋友借钱基本都能按时归还。于是,孟先生就一次性借给她35万。
约定还款的日子很快就过了。催款之时,朱然的理由多多,今天做生意要打点会计,明天要和主任搞好关系,欠款一直拖着。
一直到了去年12月16日,朱然说到温岭一个办厂的亲戚那里拿钱还债。“你今天晚上总能睡着了吧?”她如此宽慰孟先生。谁想,从第二天起就再也联系不上朱然。
受骗的共有6位,都是朱然的好友,最多的一位被骗了上百万元。6人共计被骗230万元。
身陷网恋挥霍一空
6位好友不知道,从2005年6月起,朱然就在网络聊天之中认识了29岁的湖南网友余某。一来二去,两人之间产生了感情。朱然总是用“我的朋友”来称呼余某。
那时候余某还在广西打工,为了两人能够相见,朱然经常乘飞机去广西北海,几乎每月不少于3次。
“开始几次都是他付钱,后来几乎都是我花钱。”昨天朱然承认。住宾馆、逛公园,进饭店,她和网友的开支节节攀高。
“我只有一个网友,只和这一个网友见过面。”她说原本自己的招牌店就亏空了几十万,加上和网友的高额消费,一时间入不敷出。于是,她只好用上述手段问上述6位好友借钱。为了更逼真,她还准备了“道具”——一枚某招标办的公章,一份伪造的承包广告牌的合同。
“原来我一直想着少借点以后还上,但后来我自己陷得太深,再也爬不上来了。”于是,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为躲债远赴湖南
朱然和丈夫有一个13岁活泼可爱的女儿。
“我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但我还是爱我的家人的。我想,我的朋友(指余某)也不知道我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去年年底,朱然和丈夫离婚。对于她和网友余某的感情,她不愿意多说。
随后,欠下巨款的她去了湖南长沙,并与网友余某同居,还在当地当起了瑜珈老师,每个月工资1800元。
没有买房,也没有炒股,朱然自己说当时还幻想凭着一点工资能补上亏空。然而,西湖警方接到报案,最终查到她已经去了长沙,警方随后赶到了长沙实施抓捕。
朱然身边,高大帅气的网友一时手足无措。
“我不否认我的犯罪事实,后悔已经不能形容我现在的心情。我不想伤害我的家人的,我很对不起他们……”昨天,后悔的朱然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