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申屠文婕
本报讯 “美女和美食在评判标准上有相似之处。美女搁在唐代,就是胖为美,而在今天,这个标准就行不通了。美食也是这样,以前好吃的东西,到了今天就不一定吊得起人们的胃口。”退休教授王鸿来作这番比较,是想告诉我们,杭州传统糕点业得换换路子,做糕点的人得换换脑筋了。
8月27日,本报刊登《杭城老字号如何新生》后,大学退休教授王鸿来就捧着自己的调查报告来了,一个关于拯救杭州老式糕点企业的调查报告。虽然自己的专业与“老字号”无关,甚至与食品业也无半点联系,然而为杭州留下一茬糕点文化,是王鸿来这几年孜孜不倦努力着的一件事。
“明末清初,杭州不乏盛名的糕点老字号, ‘九芝斋’、‘采芝斋’、‘蒋同顺’、‘五味和’……这些名字到现在我们都还耳熟能详。”王鸿来感慨,可惜盛景不再,如今倒的倒、并的并。
“这是个连锁反应。产品无法创新,就吸引不了顾客,要改善企业状况,也就没那个资金,没那能力了。有些老字号急于想让产品进超市,却连进柜费都承担不了,有的甚至连原材料的清运费都是难题。何来开发创新呢?”王鸿来认为,老字号大多不适应时代潮流。
“过去吃不上糖,所以觉得绿豆糕越甜越好,可现代人不好这一口了,太甜太腻吃着不舒服,对身体也不好。当初的绿豆糕就算再好吃,也不能保持50年如一日的配料标准了。” 王鸿来的观点和论证很丰富,他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创新”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