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6版:发现
3  
PDF 版
· 最成熟的火箭
载着“嫦娥”奔月
· 我国十年实施十大空间计划
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最成熟的火箭
载着“嫦娥”奔月

——本报记者专访中国火箭研究专家刘燕生
  2007年8月底,北京的早晚温度已经变得凉爽怡人。记者走进位于丰台区的梅源小区,专程拜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专家刘燕生先生。

  其实,本报记者与刘燕生先生早就熟识,在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重要时刻,刘燕生先生为本报提供了许多与发射有关的重要消息。而此次本报记者与刘燕生先生再次相约,同样是要共同来专注即将发生的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里程碑式的大事——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进程。

  “嫦娥一号”发射

  使用“长三甲”火箭

  刘燕生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专家。他告诉记者,此次“嫦娥一号”发射使用的火箭是“长征3号甲”。

  选择“长三甲”火箭,主要原因是它是长征系列火箭家族中发射成功率最高的成员之一。刘燕生说,该型火箭拥有更灵活而先进的控制系统,可以在星箭分离前对有效载荷进行大姿态调姿定向,并提供可调整的卫星起旋速率,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根据以往的发射记录,“长三甲”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同时兼顾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等其他轨道卫星,也可进行一箭双星或多星发射。根据目前的设计数据,“嫦娥一号”的运行轨道比较复杂。首先,火箭必须精确地将探测器送入预定的大椭圆轨道,然后由卫星上的发动机多次点火,使卫星由大椭圆轨道改变成绕月圆形轨道,才能准确完成预定探测任务。

  当然,“长三甲”在被选为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的运载火箭后,又进行了必要的适应性改造。火箭上的关键系统增加了单机和线路备份,提高了可靠性,以确保飞行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偏差,万无一失。

  刘燕生还专门提到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这是我国目前正在研制的新型火箭,中心直径达到5米,捆绑的4个助推火箭3.35米,外径达12米。其长度、运载能力都将超过现有火箭系列。它可能被用于“嫦娥工程”的第三阶段,即带着探测器从月球返回地球。

  老航天人探月心情迫切

  “我最关注月壤厚度、成分分析”

  刘燕生是1960年从北京航空学院(即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当时学的专业是飞机设计。由于他出色的专业成绩,毕业后就一直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

  1980年,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导弹的试验工程——“东风五号”发射成功,刘燕生参与了这项重要工程。

  目前,刘燕生作为一名老航天人,对于探月工程的科学研究同样抱了很大的期望。他说:“在探月的四个科学目标中,我最关注月壤厚度、成分分析。”探测月壤特性,其重要意义是在于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我们在很多年之前就已经知道,月球土壤中富含氦-3。但是目前各国对氦-3的含量究竟是多少,还存在着争议。而且,氦-3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核聚变燃料,对于各国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刘燕生说。

  情趣雅致的老科学家

  酒泉的石头创作微型盆景

  刘燕生家中没有任何豪华的摆设,但是书房、客厅里的一座座由他自创的微型园林式盆景,却是称得上巧夺天工。

  “我亲手制作盆景的架子,按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来设计中国各地著名园林的模型,从北京颐和园、到苏州的留园,中国南北城市的园林都有。”而且,更难得的是许多石料都是他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手带回来的。

  精于美术和音乐,是这位中国老航天人的过人之处。“我每年都参加北京市的微型盆景展览,在评比中都能拿到第一名。现在,我正在积极准备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北京市盆景展览,明年会有更加精彩的作品诞生。”刘燕生非常自信地说。

  本报记者 沈伟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发现 D0016 最成熟的火箭
载着“嫦娥”奔月
2007-9-4 48257178002CE17348257343000F6A20[A1-沈伟红≈B1-沈伟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