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乐观豁达的老人不言痛
· 三爷姆病重牵人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观豁达的老人不言痛
■本报通讯员 何加诚 本报驻台州记者 黄敏
  她自办福利院,几十年来先后收养了1300多名孤寡残疾人。直到80多岁高龄,她仍悉心照料着福利院内的孤寡残疾人。她就是台州路桥“三爷姆福利院”的创办者洪云兰老人,人称“三爷姆”。她的事迹,在台州、全省乃至全国传为美谈。9月,她入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三爷姆的事迹,本报2006年12月11日《三爷姆:母亲传奇》曾作详细报道)。

  然而,近日从台州传来消息,三爷姆身患胰腺癌病重住院了。消息一经传出,许多认识、不认识她的人,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赶往看望,每天病房门口人流络绎不绝。人们带来了鲜花、礼物,更多的是祝福,希望善良的老人早日战胜病魔、康复出院。

  上千人探望病中三爷姆

  记者昨天赶到台州市中心医院5楼,向护士询问三爷姆的病房号。刚报出老人的名字,护士就说出了病房号,记者问:“是不是有很多人来看过老人了?”护士点头用手指着前方。

  记者顺着护士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前方有20多人围在一个病房门口,不用说,这就是洪云兰老人的病房。

  记者进病房时,满头银发的老人正在床上昏睡,床头摆满了鲜花,蜷缩在床上的她显得异常瘦小。这个做了一辈子好事不求回报的善良老人,正默默忍受着病魔的折磨。

  老人的小女儿童荷香向记者回忆了老人发病的经过:7月25日,老人躺在床上两天醒不过来,子女急忙将她送进医院,一检查,老人居然患了胰腺癌。住院以来,老人连粥也喝不进,吃什么都呕吐,只能靠输液和针剂维持营养。其实之前老人有长年的胃病史,但是她自己一直没在意。

  门口的这些老人们都是和三爷姆同村的村民,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关切。主治医生潘医生说,每天查房的时候,老人的房间里通常都有20多人围在她左右,他们主动帮老太太擦身、洗头。来探望的这些人中,有人天天来,有人隔三岔五就来一趟。

  老人的女儿说,当地的各级政府领导也多次前来探望。除了带来关怀和慰问,各级政府还向老人及家属询问有什么要求。但是坚强的老人不愿开口要求帮助,她觉得,只要自己还有能力,就不能向社会开口要求援助。

  在她住院的这段时间里,究竟有多少人来看望过老人呢?大女儿童春香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将每一个来访者的名字记下。塑料本已经记满了好几十页,粗粗估计,大约已有上千人。

  她的善行感染无数人

  三爷姆的善行,感染了无数人,他们主动为福利院的病残鳏寡送去关爱。记者在病房遇到的郑素清女士,是老人同村村民,曾多次给福利院送米、送钱。

  童春香的塑料本里,还记载着许多“好心人”的姓名。童春香特别提到一位张文国先生,他前天晚上专程赶来,主动提出要为老人支付医药费,但被谢绝了。“他家里是开厂的,每年都向福利院送大米和油,还带来厂里的小工帮忙做事,他的爱心让我们非常感动。”

  在场的还有一位老人的干女儿,名叫屈美女,她已经在老人身边照顾10多天了。说起老人的善行,她唏嘘不已,“在我们那里,许多夫妻吵架都是由老人劝好的;无人照顾的老人、弱智小孩也都是三爷姆收留的。以前困难的时候,都是等福利院的残疾人吃剩下,三爷姆再吃,她从不介意。你们见过这么好的人吗?”

  虽然病得很重,老人却从不向人诉苦。精神好的时候,她依旧是一个硬朗、乐观的老太太,喜欢和人讲话。

  潘医生说,老人的心态很好,每次医生来查房,老人都是笑脸相迎。如果治疗有了效果,她感觉好一点,就对医生说好很多。她从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病痛,不希望别人为她担心。

  即使在病中,老人还一直记挂着福利院的事情,多次叮嘱女儿照料好福利院的老人们,把福利院办好。对每一个来看望她的人,老人都非常客气,并且嘱咐子女们招待他们吃饭。

  整个采访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没有说话,病痛已经折磨得她没有力气说话了。主治医生林医生说,老人送到医院时检查出来就已经是胰腺癌中晚期。即使如此,三爷姆仍用微笑面对日复一日的病痛,她的心中仍然记挂着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们,念叨着那些来看望她的好心人。

  当记者走出医院大门的时候,脑海里仍然记得病房里那一双双关切的眼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4 乐观豁达的老人不言痛 ■本报通讯员 何加诚 本报驻台州记者 黄敏 2007-9-5 钱江晚报a00042007-09-0500014;钱江晚报a00042007-09-0500016;钱江晚报a00042007-09-0500017;钱江晚报a00042007-09-0500022 2